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晾墒 liàng shāng

采取措施,降低土壤的湿度。

相关:

详解

晾墒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iàng shāng”。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晾墒指的是采取措施,降低土壤的湿度。这通常是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在土壤湿度过高、需要提高土壤透气性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
### 字义分解
* 晾(liàng):此字在此处作动词,表示把衣服等放在阳光下,或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使其变干。如晾晒、晾干等。
* 墒(shāng):作名词,指田地里土壤的湿度。如墒情、保墒、跑墒等。
### 使用场景
晾墒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被采用:
1. 雨多地湿:在雨水较多、土壤湿度过高的地区,晾墒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透气性的重要措施。例如,在《人民日报》1966年2月20日的报道中提到,雨多地湿和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可以采取开沟晾墒、排渍等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
2. 果园管理:在果园管理中,晾墒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例如,在天晴后采取松土等措施晾墒,可以增加水蒸发面,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呼吸。对于生草覆盖的果园,如果草高超过30cm,还需要及时刈割。
### 引申意义
除了上述的基本含义外,晾墒在引申意义上还可以指公开展示或公开批评。但这种用法并不常见,且主要出现在一些特定的语境或领域中。
### 总结
晾墒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词汇,主要指的是采取措施降低土壤的湿度。在农业生产中,晾墒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在土壤湿度过高、需要提高土壤透气性的情况下。此外,晾墒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还有公开展示或公开批评的引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