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断缺 duàn quē

1.亦作"断阙"。 2.残缺。

相关:

详解

词语解释:断缺
读音:duàn quē
基本解释:
断缺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为“残缺”。这个词也可以写作“断阙”或“断闕”,都是表示不完整、有缺失的意思。
出处与引用:
1. 宋代苏轼在《墨妙亭记》中描述:“﹝古文遗刻﹞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这里苏轼用“断缺”来形容古文遗刻因时间久远而残缺不全,散落在荒野之中。
2. 明代文徵明在《跋宋高宗残本》中提到:“右小字《石经》残本百叶,约万有五千言,前后断缺,无书人名氏。”这里“断缺”用来描述书籍因某种原因而前后部分缺失。
3. 清代俞樾在《春在堂随笔》卷二中说:“碑额断缺,无从辨其姓氏。”这里“断缺”指的是碑额部分不完整,无法辨认上面的姓氏。
总结:
断缺是一个描述事物不完整、有缺失的词语,其用法广泛,常见于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描述中。通过引用古代文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断缺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和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