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斩缞 zhǎn cuī/suī/shuāi

见"斩衰"。

相关:

详解

斩缞(zhǎn cuī)是一个与古代丧服相关的词汇,以下是该词语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 斩缞,亦作“斩衰”,是古代“五服”中最重的丧服。
- 它使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
2. 构成与特点:
- 斩缞包括上衣和下裳,都由最粗的生麻布制成。
- 丧服上衣被称为“衰”,因此整体被称为“斩衰”。
- 斩衰的特点在于其左右衣旁和下边不缝,使断处外露,以此表示未经修饰的哀痛之情。
3. 使用场景与人物:
- 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
- 至明清时期,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服斩衰。
4. 其他相关服饰:
- 除了斩衰本身,还包括苴绖、绞带(内外腰带)、冠绳缨(丧帽)、菅屡(丧鞋)和杖(哭丧棒)等五种相关服饰。
5. 文化内涵:
- 斩缞不仅仅是一套丧服,它承载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孝道观念,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孝道的尊崇。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斩缞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词汇,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