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文舞 wén wǔ

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用于郊庙祭祀。

相关:

详解

文舞,作为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定义与起源:
- 文舞是古代宫廷中用于宫廷典礼与郊庙祭祀的一种雅乐舞蹈。
- 它最早源于周代宫廷的“六代舞”,其中《云门》、《大章》、《大韶》、《大夏》这四个乐舞因歌颂帝王以文德治天下,而被统称为文舞。
2. 表演特点:
- 表演时,舞者通常手执龠翟(一种吹管乐器和一种以野鸡尾装饰的舞具)进行舞蹈。
- 动作徐缓,节奏缓慢,充满礼仪性,舞蹈表演程式化。
3. 伴奏乐器:
- 文舞的伴奏乐器包括钟、磬、錞、铙、铎、琴、瑟等,这些乐器与舞蹈和诗歌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4. 历史发展:
- 秦汉以来,历代宫廷都制作不同名目的文舞,用以标榜本朝统治者的文德和授命于天的正统地位。
- 例如,《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中提到,隋代有文舞、武舞之分,至唐初,由祖孝孙定乐,文舞更名为《治康》。
5. 文化意义:
- 文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更是古代社会文化和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帝王对文德治国的追求和尊崇。
6. 现代理解:
- 在现代,文舞这个词语除了指代古代宫廷雅乐舞蹈外,还可以作为一个成语使用,形容文笔或舞姿优美动人,具有文采和舞姿都非常出众的寓意。
综上所述,文舞作为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其起源、表演特点、伴奏乐器、历史发展、文化意义以及现代理解等方面都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