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捣子 dǎo zǐ

鄙称。犹家伙,流氓,光棍之类。

相关:

详解

捣子,汉语词语,拼音为dǎo zǐ,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捣子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常用来鄙称某些人。具体来说,它可以指代“家伙”、“流氓”、“光棍”等类型的人。
2. 详细解释:
- 在古代文献如《水浒传》中,捣子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品行不良的人。例如,在《水浒传》第二五回中,王婆提到“如今这捣子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这里的“捣子”指的是某个生病且处于困境中的人。
- 除了作为对个体的描述外,捣子还可以用来比喻那些善于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他们通过破坏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制造纷争和争斗,具有破坏性和搬弄是非的特点。
3. 起源与演变:
- 捣子一词最初源于古代农村社会,指的是一种用于捣糙米、捣药等工作的农具。由于其具有破坏性和搅动的功能,逐渐演变成了形容善于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的成语。
4.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捣子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喜欢制造纷争、挑起争端的人。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社交圈中,都可能出现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故意制造谣言、挑拨离间,导致他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
综上所述,捣子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品行不良或善于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在正式场合或正式文本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