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律宗 lǜ zōng

中国佛教派别之一,唐释道宣所创,以持戒律为主,谓戒律为佛教之根本,解脱之要道,故称。

相关:

详解

律宗的解释如下:
律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其发源地位于陕西西安净业寺。这一宗派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其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高僧道宣。由于道宣曾在终南山居住,律宗又被称为南山律宗或南山宗。
律宗的教理核心:
律宗的教理主要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被称为四分律宗。
1. 戒法:指的是佛所判定的戒律,即佛教中规定的戒律条文。
2. 戒体:这是律宗教理的核心理论。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
3. 戒行:指的是戒律的实践,即僧侣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循戒律。
4. 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包括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具体规定了僧侣们应如何行事。
律宗的历史传承:
律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自释迦在世时制订戒律开始,佛教便有了戒律的基础。在中国,戒律的翻译和实行始于三国时期,至唐代道宣时,律宗正式形成。在道宣之后,律宗又分出了南山宗、相部宗和东塔宗三家,但相部和东塔两系逐渐衰微,只有南山一系传承至今。
总的来说,律宗以持戒律为主,认为戒律是佛教的根本和解脱的要道,其教义和实践都围绕着戒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