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学政 xué zhèng

1.教育工作。 2.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

相关:

详解

“学政”一词有多种解释,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基本含义:
- “学政”是由“学”和“政”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学”指学问、知识,“政”指政治、治理。因此,学政的基本含义是指以学问才能为政治权力的基础,以学术能力来治理国家或地方。这个词语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或地方时,学问和知识的重要性。
2. 特定解释:
- 在教育领域中,“学政”可以解释为“教育工作”。例如,在《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提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这里的“学政”指的是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治理。
- “学政”也是“提督学政”的简称,又称“督学使者”。这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的职位。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设置,每省一人,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提督学政的主要职责是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三年一任。在充任学政时,不论本人官阶大小,都与督、抚平行。
3. 使用场景:
- 学政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方的领导者是以学问能力为基础,并以学术能力来治理。它可以用来赞扬那些以学术能力为基础,聪明才智、有学问的政治家或领导者。同时,学政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权力而忽视学问的政治家或领导者。
综上所述,“学政”一词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教育工作,也可以指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的职位,其核心意义在于强调学问和知识在政治和治理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