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硕 kǒng shuò/shí
硕大。
相关:
详解
孔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kǒng shuò
注音:ㄎㄨㄥˇㄕㄨㄛˋ
基本释义:
* 孔硕表示“硕大”,即非常大、巨大。这个词语用来形容某物体积大、程度高或者数量多。
引证解释:
* 最早可见于《诗·大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这里的“孔硕”用来形容祭祀用的肉案(俎)非常大。朱熹的集传中也提到:“硕,大也。”
* 在唐代韩愈的《祭董相公文》中,“肫肫元臣,其德孔硕”用来形容董相公的品德高尚、广大。
* 宋代司马光在《潞国公文公先庙碑》中写道:“豢牲孔硕,导黍及稷。”这里描述的是饲养的牲畜非常肥大。
* 明代李东阳在《篁墩赋》中写到:“彼阜兮孔硕,莽修竹兮藂生。”这里则是形容竹林茂密、茂盛。
综上所述,孔硕作为一个形容词,通常用于描述某物或某人的某一特性(如体积、程度、数量等)非常大、巨大或广泛。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它经常被用于描绘宏大的场景或赞美某人的高尚品德。
拼音:kǒng shuò
注音:ㄎㄨㄥˇㄕㄨㄛˋ
基本释义:
* 孔硕表示“硕大”,即非常大、巨大。这个词语用来形容某物体积大、程度高或者数量多。
引证解释:
* 最早可见于《诗·大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这里的“孔硕”用来形容祭祀用的肉案(俎)非常大。朱熹的集传中也提到:“硕,大也。”
* 在唐代韩愈的《祭董相公文》中,“肫肫元臣,其德孔硕”用来形容董相公的品德高尚、广大。
* 宋代司马光在《潞国公文公先庙碑》中写道:“豢牲孔硕,导黍及稷。”这里描述的是饲养的牲畜非常肥大。
* 明代李东阳在《篁墩赋》中写到:“彼阜兮孔硕,莽修竹兮藂生。”这里则是形容竹林茂密、茂盛。
综上所述,孔硕作为一个形容词,通常用于描述某物或某人的某一特性(如体积、程度、数量等)非常大、巨大或广泛。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它经常被用于描绘宏大的场景或赞美某人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