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籴 jūn dí
宋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制度。购价往往低于市价。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陕西,后推广至诸路。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二》。
相关:
详解
均籴(jūn dí)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均籴是宋代按照人户家产和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一种制度。
2. 特点:
- 分等摊派:按照人户的家产和土地数量,将征购粮食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户。
- 购价低于市价:这种制度下,政府购买粮食的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格。
3. 历史背景:
- 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均籴制度首先在陕西地区实行。
- 随后,该制度被推广至全国其他地区(诸路)。
综上所述,均籴是宋代的一种粮食征购制度,其特点在于按照人户的家产和土地数量分等摊派,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粮食。这种制度在徽宗政和三年始于陕西,后推广至全国。
1. 定义:均籴是宋代按照人户家产和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一种制度。
2. 特点:
- 分等摊派:按照人户的家产和土地数量,将征购粮食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户。
- 购价低于市价:这种制度下,政府购买粮食的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格。
3. 历史背景:
- 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均籴制度首先在陕西地区实行。
- 随后,该制度被推广至全国其他地区(诸路)。
综上所述,均籴是宋代的一种粮食征购制度,其特点在于按照人户的家产和土地数量分等摊派,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粮食。这种制度在徽宗政和三年始于陕西,后推广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