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否口 fǒu/pǐ kǒu

犹苦口。

相关:

详解

词语解释:否口
读音:fǒu kǒu
基本含义:
1. 犹苦口:这一解释来源于宋·王禹偁《谕交趾文》中的“非不知药饵否口而针砭破肤也,盖所损寡而所益多矣。”这里,“否口”指的是“苦口”,即药物或话语虽苦但有益。
2. 否定或否认口头表达:根据其他参考文章,“否口”也可以表示拒绝、否认或驳斥某种观点或陈述。这一解释将“否”作为“否定”的意思,而“口”代表口头表达。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提出一个观点或请求时,可以使用“否口”来表示不同意或否认。
* 在辩论或争论中,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
故事起源:
“否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它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小雅·车攻》一诗中:“否口不言,言则不果。”这句诗意味着如果不说话,就不会做出决定。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拒绝或否定某种观点或陈述。
总结:
“否口”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成语,既可以表示药物的苦味但有益,也可以表示拒绝、否认或驳斥某种观点或陈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