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台吏 tái/tāi lì

古指中央政府机构的属官。

相关:

详解

台吏,读音为tái lì,意思是指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的属官。以下是关于台吏的详细解释:
1. 含义:台吏在古代指的是中央政府机构的属官。这些官员可能隶属于尚书台、御史台等官署,负责执行和处理政府机构的各项事务。
2. 历史记载:
- 在《晋书·戴洋传》中记载:“﹝ 戴洋 ﹞好道術,妙解占候卜數, 吴 末為臺吏,知 吳 將亡,託病不仕。”这说明戴洋在吴国末期担任了台吏的职务,并预见到吴国的灭亡而选择了托病不仕。
- 《旧五代史·职官志》中也有关于台吏的记载:“(御史中丞卢文纪) 令台吏谕以旧仪相见。”这里指的是御史中丞卢文纪命令台吏按照旧的礼仪相见。
3. 职责:
- 台吏的具体职责可能因时代和官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在唐代御史台中,御史大夫负责对国家的法律实施负总责,并履行司法、行政弹劾和礼仪监督等职责。而御史中丞作为其助手,职责基本相同。
- 台院的侍御史则主要负责推鞫狱讼、弹举百僚、知公廨事和总判台内杂事等方面的工作。其中,弹劾违法官吏是侍御史的基本职能。
综上所述,台吏是古代中央政府机构中的一类属官,负责执行和处理政府机构的各项事务,其具体职责可能因时代和官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