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劓刖 yì yuè

1.割鼻断足。 2.危殆不安貌。

相关:

详解

劓刖,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1. 基本含义:
- 劓:割掉鼻子的刑罚。这个刑罚起源于夏代,周代广泛适用。在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前,劓刑是常见的刑罚之一。由于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与人的尊严密切相关,因此劓刑相较于其他刑罚更为严厉。
- 刖:断足,也称剕刑。这个刑罚重于劓刑,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在秦及汉初,罪重者斩右趾,罪轻者斩左趾。汉文帝时期,对刖刑进行了改革,但直至南北朝时期,刖刑仍间或使用。
2. 历史背景:
- 劓刖作为中国古代的刑罚之一,自商代开始就有了记载,到西周已较普遍施行。在隋唐以前,墨、劓、刖、宫、大辟合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刑罚,是中国早古社会中对于罪犯最主要的惩罚。
3. 文化象征:
- 劓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惩罚,更是对受刑者尊严的极大打击。在古代中国,受劓刖之刑的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耻辱,其生活、工作、婚姻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4. 实例:
- 在历史上,有些著名的人物也遭受过劓刖之刑。如战国时期的孙膑,因庞涓的嫉妒而遭受膑刑(挖去膝盖)和黥刑(在脸上刺字)。
综上所述,劓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严厉刑罚,通过对受刑者鼻子和足部的伤害,达到惩罚和羞辱的目的。这种刑罚在古代社会被广泛使用,直到隋唐以后才逐渐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