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削青 xiāo/xuē qīng

古人制简记事,为防蠹和便于书写,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相关:

详解

详细解释词语:削青
基本释义:
削青,读音为xuē qīng,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语。其本意源于古代制简记事的过程,为防蠹虫侵蚀和便于书写,古人会先以火炙烤竹简,使其表面出汗并变为青色,这一过程被称为“削青”。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
- 在古代,竹简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由于竹简容易受潮、生虫,为了延长其保存期限并改善书写条件,人们发明了“削青”这一技术。
- 通过火炙竹简,不仅可以去除竹简中的水分和杂质,还能使其表面变得更加光滑,便于书写。同时,火炙还能使竹简表面产生一层青色的保护膜,有效防止蠹虫侵蚀。
2. 文化内涵:
- “削青”一词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这一技术,古人得以将重要的文字、思想和历史记录下来,并传递给后世。
- 随着时间的推移,“削青”逐渐成为了书籍的代名词。在黄人的《<清文汇>序》中就有“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的表述,说明了书籍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3. 现代应用:
- 在现代汉语中,“削青”一词虽然不再直接用于描述制简记事的过程,但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仍然被保留下来。人们常用“削青”来指代书籍或文献资料,强调其对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削青”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词语,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人们制简记事的技术智慧,也体现了书籍在文化传承中的不可替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