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圭 fēn/fèn guī
1.亦作"分珪"。 2.帝王以圭分授于受封者。后泛指帝王封赐官爵。
相关:
详解
分圭,读音为fēn guī,亦作“分珪”。以下是该词语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分圭原指帝王以圭分授于受封者,其中“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 后泛指帝王封赐官爵的行为。
2. 出处:
- 该词语最早可见于南朝梁江淹的《为萧太尉三让扬州表》中的“古之馭教,當有道焉,量能而受賞,撰智而錫位,深乃裂組,遠故分珪。”
- 在《北史·房彦谦传》中也有“伏惟皇帝望雲就日,仁孝夙彰,錫社分珪。”的描述。
- 唐刘禹锡的《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中也有“旌節下朝臺,分圭從北回。”的提及。
3. 词语分解:
- “分”字在此处表示划分、给予的意思。
- “圭”字,作为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在此语境中代表权力和地位。
4. 总结:
- 分圭作为一个古汉语词语,其含义与帝王封赐官爵的行为紧密相关,体现了古代社会中权力与地位的分配和象征。在现代汉语中,该词语虽不常用,但仍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词汇之一。
1. 基本释义:
- 分圭原指帝王以圭分授于受封者,其中“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 后泛指帝王封赐官爵的行为。
2. 出处:
- 该词语最早可见于南朝梁江淹的《为萧太尉三让扬州表》中的“古之馭教,當有道焉,量能而受賞,撰智而錫位,深乃裂組,遠故分珪。”
- 在《北史·房彦谦传》中也有“伏惟皇帝望雲就日,仁孝夙彰,錫社分珪。”的描述。
- 唐刘禹锡的《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中也有“旌節下朝臺,分圭從北回。”的提及。
3. 词语分解:
- “分”字在此处表示划分、给予的意思。
- “圭”字,作为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在此语境中代表权力和地位。
4. 总结:
- 分圭作为一个古汉语词语,其含义与帝王封赐官爵的行为紧密相关,体现了古代社会中权力与地位的分配和象征。在现代汉语中,该词语虽不常用,但仍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词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