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公状 gōng zhuàng

古代公文之一种。

相关:

详解

公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公状,拼音为gōng zhuàng,是古代公文的一种形式。
详细解释:
1. 定义:公状是古代政府或官员之间用于传递信息、命令或记录事件的一种正式书面文件。
2. 格式:
- 早期公状的格式通常包括:首先列出官员的职位和姓名,接着是具体的叙述内容,最后以“谨状”作为结尾。
- 到宣和年间,公状的格式有所变化,变为:首先列出官员的职位和姓名,叙述内容稍低一些,叙述完毕后,另起一行,位置稍高,写有“右谨具申闻,谨状”。
3. 使用场景:公状通常用于政府内部的沟通、命令下达、事件记录等正式场合。
4. 历史记载:
- 宋代的王禹偁在《上宰相谢免判吏部内曹启》中提到:“岂可职衔带制誥之文,公状具尊卑之数,虽知不便,未敢固辞。”这反映了当时公状在官场中的重要性和使用场景。
- 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卷四中详细描述了公状的制作和格式,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公状的珍贵历史资料。
总结来说,公状是古代中国官场中一种重要的公文形式,其格式和使用场景都有其特定的规定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