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八佾 bā yì

1.亦作"八溢"。亦作"八羽"。 2.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

相关:

详解

八佾
基本解释:
八佾,是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形式。其中,“佾”指的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一佾即一列八人,八佾则是由八列组成,共计六十四人。
详细解释:
1. 构成:八佾由八行八列组成,每行每列各八人,总计六十四人。
2. 使用规定:按周礼的规定,八佾是天子专用的舞蹈规格,其他身份的人需按照其地位使用相应规格的舞蹈。具体而言,诸侯用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用四佾(三十二人),士用二佾(十六人)。
3. 历史背景:在《论语·八佾》中,孔子曾对季氏(鲁国正卿)使用八佾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因为季氏作为正卿,只能使用四佾,而他却僭越使用了天子规格的八佾。孔子的这一态度,反映了他对周礼制度的尊重和维护。
4. 文化内涵:八佾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代表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通过不同规格的舞蹈,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人们的身份和地位,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严格等级秩序。
总结来说,八佾是古代天子专用的乐舞形式,由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组成。它不仅是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