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五反 wǔ fǎn

一九五二年,在我国各城市进行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群众运动。

相关:

详解

“五反”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它指的是1952年在中国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的一场运动。下面是对“五反”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
“五反”运动是指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运动。
二、历史背景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经济领域的腐败和违法经营行为尤为突出。为了打击这些行为,维护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决定在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五反”运动。
三、主要内容
1. 反对行贿:打击工商业者通过行贿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 反对偷税漏税:要求工商业者依法纳税,不得逃避税收。
3. 反对盗骗国家财产:防止和打击工商业者通过欺诈手段侵占国家财产。
4. 反对偷工减料:确保产品质量,防止工商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损害消费者利益。
5. 反对盗窃经济情报:保护国家经济安全,防止工商业者窃取和泄露重要经济情报。
四、意义与影响
“五反”运动在当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打击了经济领域的腐败和违法行为,维护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这场运动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热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五反”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