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二黄 èr huáng

戏曲声腔之一,用胡琴伴奏。跟西皮合称皮黄。也作二簧。

相关:

详解

“二黄”一词有多重含义,下面将详细解释:
1. 戏曲腔调:
- “二黄”是戏曲声腔之一,属于乱弹戏剧曲调名。
- 它起源于清朝初期,由吹腔和高拔子在徽班中演变而成。
- 其名称来源于湖北的黄冈、黄陂,因此得名“二黄”。
- 在京剧、汉剧、楚剧、徽剧等剧种中,“二黄”常与“西皮”腔调并用,合称为“皮黄”,且两者都是主要曲调。
- “二黄”包括多种曲调形式,如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等。
- 音乐风格上,“二黄”通常表现为沉郁缠绵。
2. 抗日战争时期对伪军的蔑称:
- 在抗日战争时期,“二黄”也被用作对伪军的蔑称。
- 这一用法出现在一些抗日歌谣中,如《抗日歌谣·冬天到》里,“雪花好比是二黄”,意指伪军像雪花一样不堪一击,太阳一出即消融无踪。
综上所述,“二黄”既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戏曲腔调,又在特定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含义。在日常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明确其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