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三倒 sān dǎo/dào

《世说新语。赏誉下》"﹝王平子﹞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絶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絶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后因以"三倒"形容发论一再令人倾服。

相关:

详解

“三倒”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释:
1. 读音与拼写:
- 拼音:sān dǎo
2. 起源与背景:
- “三倒”一词的起源与晋代的王澄(平子)有关。当他听闻卫玠论道时,曾经三次为之倾倒,表示对卫玠的论点极为倾服。
3. 含义:
- “三倒”形容某人的发论一再令人倾服。这个词语体现了对某人论点的高度赞同和敬仰。
4. 示例与应用:
-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襄阳公宅饮》诗中使用了“三倒”这一词,诗句为:“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展示了词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5. 近义词与反义词:
- 由于“三倒”这个词语比较特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不多见。近义词可能包括“令人信服”、“深信不疑”等表达高度认同的词语。反义词则可能涉及表达不认同或怀疑的词语,但具体使用需根据语境来判断。
6. 现代用法与注意事项:
- 在现代汉语中,“三倒”一词并不常见,它更多地保留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表达中。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误用或滥用。
综上所述,“三倒”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它形象地表达了某人论点的高度吸引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