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三从 sān cóng/zòng

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相关:

详解

“三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ān cóng,它指代的是一种封建礼教下的女子行为规范。下面是对“三从”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出处
“三从”指的是“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时提及,“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对女性在不同阶段应遵从对象的规定。
二、具体内涵
1. 未嫁从父:女子在未婚之前,应听从父亲的教导和安排。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亲作为家庭的主导者,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见识,对女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2. 既嫁从夫:女子在嫁人之后,应服从丈夫的意愿。这意味着她要与丈夫共同持家、执业,同时孝敬长辈和教育子女。这一阶段,女子在生活中更多地以丈夫为中心。
3. 夫死从子:如果丈夫不幸先己而去,女子应尊重并听从长子的意见和生活理念。这体现了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转变,从妻子转变为母亲和家中长辈的角色。
三、社会背景与批判
“三从”观念产生于封建社会,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和对女性的束缚。这种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个人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三从”这种传统观念已经逐渐被摒弃。现代社会倡导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实现个人价值。
综上所述,“三从”是古代封建礼教对女性行为规范的一种要求,它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期望。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束缚女性的陈旧观念,倡导男女平等和女性独立自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