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七律 qī lǜ

“七言律诗”的简称。见“七言诗”。

相关:

详解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的范畴。下面是对七律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 七律是每首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的诗歌形式。
- 它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经过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时达到成熟。
2. 结构特点:
- 七律由八句诗构成,总共五十六个字。
- 诗句被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通常要求对仗工整,类似于对联的形式。
3. 格律要求:
- 七律有严格的平仄声要求,追求仄平相间、平仄分明。
- 通常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中途不换韵。
- 第二、四、六、八句的尾字要押韵,且都是平声韵。
- 诗句中不能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也要避免失粘、失对等诗病。
4. 艺术表现力:
- 七律作为一种规范的诗歌形式,既体现了语言的规范统一,又能深刻反映诗人的思想感情。
- 经典作品如李商隐的《无题》和的《七律·长征》,分别展现了七律在营造繁复华丽诗境和表达豪情壮志方面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七律作为一种严格的诗歌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规范的格律要求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使它成为诗人喜爱的一种创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