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魂惊胆颤 hún jīng dǎn chàn

解释: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三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近义:魂飞胆颤|

相关:

详解

成语“魂惊胆颤”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魂惊胆颤”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感到极度的惊恐和不安。其中,“魂惊”意指灵魂受到惊吓,“胆颤”则形象地描述了因为害怕而导致的颤抖。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明代方汝浩的小说《禅真逸史》第三十三回。原文描述为:“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这里通过描绘薛举的武艺高强和官军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魂惊胆颤”的场景。
三、成语用法
“魂惊胆颤”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通常用于描述人感到极度害怕的情绪状态。例如,“看到那个恐怖的场景,他顿时魂惊胆颤。”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魂飞胆颤,形容同样程度的惊恐。
* 反义词:由于该成语本身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其反义词并不明显。但可以说,与之相对的情绪状态可能是“镇定从容”或“泰然自若”,表示面对困境或危险时毫不畏惧、保持冷静的态度。
五、使用频率与语境
“魂惊胆颤”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用于形容人物在特定场景下的极度惊恐。然而,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多地被用于文学创作或修辞表达中。在日常生活或口语交流中,人们可能会使用更通俗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情绪状态。
综上所述,“魂惊胆颤”是一个形容极度惊恐的成语,起源于明代文学作品,并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