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指进退 yí zhǐ jìn tuì
解释:颐指:用面部表情来指挥人。形容指挥别人时态度傲慢。
出处: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 《旧唐书·郭子仪传》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接龙:退有后言
相关:
- 不知进退 -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以退为进 -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 进寸退尺 -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到的少,失掉的多。
- 进退两端 -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 进退可度 -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同“进退有度”。
- 进退唯谷 -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同“进退维谷”。
- 进退失图 - 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
- 进退惟谷 -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同“进退维谷”。
- 进退损益 - 指增减变动。
- 进退无依 - 指前进、后退均无所凭依。
- 进退有节 -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 进退消息 - 指增减;变化。
- 进退裕如 - 指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
- 进退触篱 -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指进退两难。同“进退触籓”。
- 进退触籓 -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指进退两难。
- 进道若退 - 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颐指如意 - 颐指:用面部表情来指挥人;如意:符合自己的心意。形容指挥起来称心如意。
- 颐指气使 -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 颐指气役 -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役: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详解
成语“颐指进退”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拼写
* 读音:yí zhǐ jìn tuì
二、含义
* “颐指”意指通过面部表情,尤其是下巴的动向,来指挥人。整个成语形容指挥别人时态度傲慢,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带有贬义。
三、出处
* 该成语出自《旧唐书·郭子仪传》。原文描述郭子仪麾下的老将,如李怀光等数十人,虽然都是地位尊贵的王侯,但郭子仪对他们指挥时态度傲慢,如同对待仆隶一般,即“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四、用法
* “颐指进退”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主要用于描述人的处事态度或行为方式。
五、感情色彩
* 该成语带有贬义,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指挥他人时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的人。
综上所述,“颐指进退”是一个形容指挥他人时态度傲慢的成语,出自《旧唐书·郭子仪传》,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并带有贬义色彩。
一、读音与拼写
* 读音:yí zhǐ jìn tuì
二、含义
* “颐指”意指通过面部表情,尤其是下巴的动向,来指挥人。整个成语形容指挥别人时态度傲慢,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带有贬义。
三、出处
* 该成语出自《旧唐书·郭子仪传》。原文描述郭子仪麾下的老将,如李怀光等数十人,虽然都是地位尊贵的王侯,但郭子仪对他们指挥时态度傲慢,如同对待仆隶一般,即“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四、用法
* “颐指进退”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主要用于描述人的处事态度或行为方式。
五、感情色彩
* 该成语带有贬义,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指挥他人时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的人。
综上所述,“颐指进退”是一个形容指挥他人时态度傲慢的成语,出自《旧唐书·郭子仪传》,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并带有贬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