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若山河 miǎo ruò shān hé
解释: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出处: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例句:昔君梦奠之时,值余置在丛棘。狱户咫尺,~,话言空存。 — 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近义:邈若河山|
反义:近在咫尺|
接龙:河东狮子
相关:
- 万里河山 - 河山:祖国领土。形容国家领土幅员广阔。
- 半壁山河 -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口若悬河 - 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 大好山河 - 山河:指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
- 大好河山 -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 安若泰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 山河表里 - 形容形势险要。
- 山河襟带 - 比喻依山绕河形势的险要,如同人身上的衣襟和腰带一样紧紧缠住。
- 带河厉山 - 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 气压山河 - 形容气势极盛,可以压倒山河。
- 气吞山河 -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 气吞河山 -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 河山之德 - 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百二山河 -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 百二河山 - 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 稳若泰山 -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 表里山河 -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 被山带河 - 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 辨若悬河 -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 锦绣河山 - 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详解
成语“邈若山河”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字义
* 读音:miǎo ruò shān hé
* 字义:“邈”意为遥远,“若”意为如、像,“山河”即山川河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二、出处与典故
* 出处:该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原文是:“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典故背景:在《世说新语·伤逝》中,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尽管物理距离看似很近,但心理感觉却像是隔着万水千山,难以触及。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来形容两地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
* 示例:唐·陈子昂在《祭韦府君文》中写道:“昔君梦奠之时,值余置在丛棘。狱户咫尺,邈若山河,话言空存。”这里用“邈若山河”形容了虽然身在咫尺之间,却感觉像是隔着遥远的山河。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邈若河山”、“邈以山河”等,都用来形容距离的非常遥远。
* 反义词:“近在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与“邈若山河”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邈若山河”是一个形容距离非常遥远的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并有许多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供对比使用。
一、读音与字义
* 读音:miǎo ruò shān hé
* 字义:“邈”意为遥远,“若”意为如、像,“山河”即山川河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二、出处与典故
* 出处:该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原文是:“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典故背景:在《世说新语·伤逝》中,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尽管物理距离看似很近,但心理感觉却像是隔着万水千山,难以触及。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来形容两地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
* 示例:唐·陈子昂在《祭韦府君文》中写道:“昔君梦奠之时,值余置在丛棘。狱户咫尺,邈若山河,话言空存。”这里用“邈若山河”形容了虽然身在咫尺之间,却感觉像是隔着遥远的山河。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邈若河山”、“邈以山河”等,都用来形容距离的非常遥远。
* 反义词:“近在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与“邈若山河”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邈若山河”是一个形容距离非常遥远的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并有许多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供对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