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善退恶 jìn shàn tuì è
解释:进用贤善,黜退奸恶。
出处: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进善退恶。 — 《汉书·何武传》
例句:忠肃恭懿,远谢八元之名;~,近惭二君之美。 — 唐·苏頲《太阳亏为宰臣乞退表》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
近义:进善黜恶|
接龙:恶紫夺朱
相关:
- 劝善惩恶 -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劝善戒恶 -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 好善嫉恶 -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 推贤进善 - 推荐贤士,引进好人。
- 掩恶扬善 - 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 植善倾恶 - 指培植善者,倾覆恶类。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疾恶好善 - 痛恨邪恶,喜悦善良。形容爱憎分明。
- 迁善黜恶 -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 进善惩奸 - 进用善良,惩治奸恶。
- 进寸退尺 -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到的少,失掉的多。
- 进贤黜恶 - 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 进退为难 - 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同“进退两难”。
- 进退失措 - 指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同“进退无措”。
- 进退失踞 -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同“进退无据”。
- 进退无措 - 指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
- 进退狼跋 - 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
- 进退跋疐 - 犹言进退两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 进退跋痜 - 犹言进退两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 面善心恶 - 面貌善良,心里却很恶毒。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详解
成语“进善退恶”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
- 拼音:jìn shàn tuì è。
2. 意思:
- “进善退恶”意为进用贤善之人,黜退奸恶之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人事任用或治理政务时,应提拔善良、有才能的人,同时斥退邪恶或不称职的人。
3. 出处:
- 该成语出自《汉书·何武传》,原文为:“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进善退恶。”这句话表明了刺史作为一州的表率,其职责就是进用贤善和黜退奸恶。
4. 用法:
- “进善退恶”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主要用于描述治政方面的行为或态度。
5. 示例:
- 唐·苏頲在《太阳亏为宰臣乞退表》中使用了这个成语,表达了自己在进用贤善和黜退奸恶方面的态度或行为。
6. 近义词:
- “进善黜恶”与“进善退恶”意思相近,都强调了在人事任用或治理政务时,应提拔贤善和斥退奸恶的原则。
7. 辨析与拓展:
- “进善退恶”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人事任用的基本原则,即重视人才的品德和能力,提倡选拔贤能之士,同时淘汰不称职或品德有问题的人员。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企业管理、政府治理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拔优秀人才,推动组织和社会的进步。
1. 读音:
- 拼音:jìn shàn tuì è。
2. 意思:
- “进善退恶”意为进用贤善之人,黜退奸恶之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人事任用或治理政务时,应提拔善良、有才能的人,同时斥退邪恶或不称职的人。
3. 出处:
- 该成语出自《汉书·何武传》,原文为:“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进善退恶。”这句话表明了刺史作为一州的表率,其职责就是进用贤善和黜退奸恶。
4. 用法:
- “进善退恶”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主要用于描述治政方面的行为或态度。
5. 示例:
- 唐·苏頲在《太阳亏为宰臣乞退表》中使用了这个成语,表达了自己在进用贤善和黜退奸恶方面的态度或行为。
6. 近义词:
- “进善黜恶”与“进善退恶”意思相近,都强调了在人事任用或治理政务时,应提拔贤善和斥退奸恶的原则。
7. 辨析与拓展:
- “进善退恶”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人事任用的基本原则,即重视人才的品德和能力,提倡选拔贤能之士,同时淘汰不称职或品德有问题的人员。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企业管理、政府治理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拔优秀人才,推动组织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