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辱国殃民 rǔ guó yāng mín

解释: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出处: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例句: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 — 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辱国殄民|

接龙:民心无常

相关:

  • 于民润国 - 润:益。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 国利民福 - 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幸福。
  • 国困民穷 - 国家困难,百姓穷困。
  • 国富民丰 -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国富民安 -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 国无幸民 - 幸民:侥幸偷生的人。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
  • 国脉民命 - 国家的动脉,人民的生命。比喻国家、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的根基。
  • 富国安民 -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富国强民 - 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 忧国恤民 - 忧虑国事。怜恤百姓。
  • 忧国爱民 -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 殃国祸家 - 使国家遭殃,家庭受害。
  • 治国安民 -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 益国利民 -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福国利民 -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裕国足民 - 裕:富饶。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裕民足国 -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误国害民 -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同“误国殃民。”
  • 辱国丧师 -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详解

成语“辱国殃民”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拼音:
- 读音:rǔ guó yāng mín
2. 意思:
-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这个成语表达了某种行为或政策对国家造成了耻辱,同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3.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原文是描述韩侂胄担任宰相十四年间的行为,其中包括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了许多道学官员,轻率地挑起边界争端,最终导致了辱国殃民的结果。
4. 用法:
- 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宾语,通常用于书面语。
- 示例: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
5. 近义词:
- 辱国殄民
6. 感情色彩:
- 该成语是中性词,不带有明显的褒贬含义,但它描述的是一种负面现象。
7. 使用注意:
-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应注意其语境和场合,避免在不恰当的情境中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综上所述,“辱国殃民”是一个描述行为或政策导致国家受辱、人民遭殃的成语,它提醒人们在做出决策或行动时要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避免带来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