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言行若一 yán xíng ruò yī

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说到做到

近义: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反义:言行不一|

接龙:一贫如洗

相关:

  • 一言不合 - 一句话说得不投合。
  • 一言两语 -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 一言千金 -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一言半句 -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一言立信 - 信:信誉。以一句话树立了信誉。
  • 一言而喻 - 喻:明白。一句话就使人了解或说明白。
  • 先言往行 - 从前贤人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
  • 嘉言懿行 - 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 尚堪一行 - 尚堪:还可以;一行:走一趟。比喻虽年老尚有余力。
  • 正言若反 - 正言:正直的话。把正直的话当成反话。比喻误解他人的好意。
  • 直言危行 - 危行:直行。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 行不及言 - 及言:顾虑到已经说了的。指做事不守信用。
  • 言不顾行 -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 言从计行 -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 言清行浊 -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 言能践行 - 践:履行,实现。说到做到。
  • 言若悬河 -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 言行相诡 -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 言行相顾 -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 言谈自若 - 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不改常态。

详解

成语“言行若一”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含义
* 读音:yán xíng ruò yī
* 含义:指一个人的言辞和行动完全一致,即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承诺和原则去行动。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刘向的《列女传·齐田稷母》,其中有“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的记述。这表示一个人不应将不义的事情记在心上,不应将不合理的利益带入家中,应该做到言行一致,外表和内心相符。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一个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的品质。
* 示例:他在工作中总是言行若一,深受同事们的信任和尊重。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些成语都表达了言辞与行动相符合的含义。
* 反义词:言行不一。这个成语表示的是言辞与行动不相符合,即说一套做一套。
五、文化内涵与价值倡导
“言行若一”不仅是一个描述人行为的成语,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倡导。它呼吁人们要诚实守信,按照自己的承诺和原则去行动,做到表里如一。这种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增进信任,促进合作,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在现代社会中,“言行若一”仍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践行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