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蒙昧无知 méng mèi wú zhī

解释: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出处: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 《晋书·阮种传》

例句: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的人。 — 《整顿党的作风》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明事理

近义:冥顽不灵|

反义:学富五车|

接龙:知尽能索

相关:

详解

成语“蒙昧无知”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含义
“蒙昧无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没有知识,不明事理。其中,“蒙昧”表示知识未开,愚昧不明;“无知”则表示缺乏知识或认识。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群人对某一事物或领域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表现出愚钝糊涂的状态。
二、出处与典故
“蒙昧无知”这一成语出自《晋书·阮种传》,原文为“臣诚蒙昧,所以为罪”。这句话是阮种在自我反省时所说,表示自己因为愚昧无知而犯了错误。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缺乏知识、不明事理的人或行为。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1. 近义词:冥顽不灵、愚昧无知等。这些词语都含有贬义,用于形容人愚蠢、不讲道理或难以开导。
2. 反义词:学富五车等。这类词语则表示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
四、用法与示例
“蒙昧无知”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它含有贬义,强调对事理的不明和无知。例如,“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整顿党的作风》)。这句话中,“蒙昧无知”用于形容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正确理解、将其视为教条的人。
综上所述,“蒙昧无知”是一个形容人缺乏知识、不明事理的贬义成语,出自《晋书·阮种传》。在使用时,应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误用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