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花甲之年 huā jiǎ zhī nián

解释: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出处:对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例句:宋·计有他的爷爷已经到~,两鬓斑白。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男性

接龙:年事已高

相关:

  • 万年之后 - 指死亡以后。
  • 三年之艾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不惑之年 -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 九年之储 - 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 九年之蓄 - 蓄:积聚,储藏。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 从心之年 - 从心:随心。随心所欲的年龄。后用为七十岁的称谓。
  • 兼年之储 - 兼年:两年或两年以上;储:储备。有两年以上的储备。
  • 天夺之年 - 上天褫夺其年寿。指不能享其天年。
  • 忘年之交 -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 忘年之友 -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好朋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 忘年之契 -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 忘年之好 - 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 摽梅之年 -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有时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龄。
  • 晋阳之甲 - 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 百年之约 - 即婚约。
  • 粲花之舌 - 粲花:鲜艳的花朵。形容人的言论精妙绝伦。
  • 粲花之论 - 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 而立之年 -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 风烛之年 -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 龟鹤之年 - 龟鹤的寿命很长。比喻人的寿命很长。

详解

“花甲之年”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成语,用于描述一个人达到了六十岁的年龄。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其中“花甲”指的是天干地支中的“甲子”,由于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两者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称为一甲子,也就是六十年。而“花甲”中的“花”字,常用来象征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变化。
当一个人到了“花甲之年”,意味着他已经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因为它标志着一个人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人生旅程,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此外,“花甲之年”也常用来表达对长者的尊敬和对其生活经验的认可。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对于年长者的智慧和经验,社会普遍抱有敬意。
总的来说,“花甲之年”不仅是一个描述年龄的成语,更蕴含了对长者人生阅历的尊重和对其智慧的赞美。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寿命都有所变化,但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以表达对年长者的敬意和对其生活态度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