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至人无为 zhì rén wú wéi

解释:无为:不用政刑。有修养的圣明君主不靠严刑苛法统治天下。

出处: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 《庄子·知北游》

接龙:为天下笑

相关:

  • 助人为乐 - 帮助人就是快乐。
  • 后继无人 - 继:继承。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 大人无己 -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 寂若无人 - 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
  • 恬淡无为 -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 无为而成 - 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 无为而治 -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 无人之地 -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同“无人之境”。
  • 无人之境 -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 无胫而至 - 犹无胫而行。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
  • 有己无人 -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 有我无人 - 极言其自傲而轻视他人。
  • 杳无人迹 - 杳:不见踪影;迹:脚印。连一个人的脚印也看不到。形容地方非常荒凉、偏僻,从来没有人去过。
  • 清静无为 - 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 渺无人踪 -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形容空旷寂静。
  • 渺无人迹 - 看不见一个人的脚印。形容空旷寂静。亦作“渺无人踪”。
  • 祸至无日 - 无日:没有几日。形容灾祸马上就要降临。
  • 至高无上 - 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 阒无人声 - 指静寂得没有一点人声。
  • 鲜为人知 -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为:被

详解

成语“至人无为”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拼音:
- 读音:zhì rén wú wéi
- 简拼:zrww
2. 基本解释:
- “无为”在这里指的是不用政刑,即不依赖严苛的政治手段或刑罚。
- “至人无为”整体意思是,有修养的圣明君主不靠严刑苛法来统治天下,而是凭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来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服从。
3. 出处:
-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知北游》:“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这句话表达了圣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4. 思想内涵:
- “至人无为”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政治理念。它强调领导者应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来引导人民,而不是仅仅依靠强制力或严刑峻法。
- 这种思想鼓励一种更加和谐、自然的领导方式,旨在实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5.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至人无为”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治理或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人性化、科学化和法治化的结合,避免过度使用强制手段,而是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来赢得被管理者的信任和尊重。
综上所述,“至人无为”是一个富含深刻哲学思想的成语,它强调了领导者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治理和管理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