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死而不朽 sǐ ér bù xiǔ

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出处: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例句:生而不淑,孰为其寿;~,孰为其天。 — 唐·韩愈《唐太子校书李元宾墓志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事业永不磨灭

典故:公元前549年,鲁国大夫穆叔奉命出访晋国,晋国卿范宣子问他“死而不朽”的含义是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他的祖先在各个朝代都是名门贵族,这就是死而不朽。穆叔则认为只有好的德行、功业、言论才会死而不朽的

近义:永不磨灭|

接龙:朽木枯株

相关:

  • 不勤而获 - 指不劳而获。
  • 不平而鸣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 不得其死 - 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 不期而同 - 指不约而同。
  • 之死不渝 -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 乐而不厌 - 喜爱而不厌倦。
  • 习而不察 - 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 劳而不获 - 获:收获。付出了劳动,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存而不论 - 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愍不畏死 - 愍:祸乱。形容强盗恶霸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 死不旋踵 -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 殁世不朽 - 指身虽死而名声、事业长存。
  • 永垂不朽 - 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 永存不朽 - 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 浮而不实 - 形容知识浅薄,基础不扎实;形容作风浮泛,不深入不踏实。
  • 磨而不磷 - 磨了以后不变薄。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 秘而不露 -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迷而不返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食而不化 -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详解

成语“死而不朽”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出处与典故
“死而不朽”这一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八》。具体典故发生在公元前549年,当时鲁国的大夫穆叔访问晋国,与晋国的卿范宣子交谈。范宣子问及“死而不朽”的意义,穆叔以鲁国已故大夫藏文种为例,解释了“死而不朽”的真正含义,即人虽死,但其思想、言论、事业等留存后世,永不磨灭。
二、成语含义
“死而不朽”指人虽死了,但其思想、事业、言论等留存后世,永不磨灭。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精神和贡献可以超越生命的限制,对后世产生持续的影响。
三、成语运用
“死而不朽”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它常用于形容那些为后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例如,孔子因其独特的政治主张与教育思想而被后人奉为“圣人”,他的成就和思想就是“死而不朽”的典范。
四、近义词与相关成语
“死而不朽”的近义词有“永不磨灭”等。同时,与“死而不朽”相关的成语还有“生而不淑,孰为其寿;死而不朽,孰为其天”,意为生来不好,谁能给他寿命;身死而不朽,谁能说他有违天命。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命运和贡献并不完全取决于生命的长短。
综上所述,“死而不朽”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赞扬了那些为后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