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杳无音耗 yǎo wú yīn hào

解释:犹言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

出处:唯妻泣曰:‘汝投于海,杳无音耗……何得在此?’ —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

例句:刘母见子久出不归,~,即在任邱县控追车夫。 — 清·袁枚《新齐谐·驴雪奇冤》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一点儿音信

近义:杳无音信|杳无消息|

接龙:耗子尾巴

相关:

详解

成语“杳无音耗”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字义:
- 读音:yǎo wú yīn hào。
- 字义:杳,意为深远或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表示没有;音,指声音或消息;耗,指消耗、消失。整体而言,“杳无音耗”意指声音或消息消失得无影无踪,完全听不到或没有一点儿音信。
2. 出处与故事:
- 该成语出自宋·无名氏《异闻总录》第一卷,原文中有“汝投于海,杳无音耗”的描述,表现了一种消息全无的情境。
3. 用法与语境:
- 用法:通常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在句子中描述没有一点儿音信的状态。
- 语境:适用于形容长时间未收到某人消息或某件事情久无进展的情况。例如,家人长时间外出未归,可以说“杳无音耗”,表达对他们的担忧和挂念。
4. 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杳无音信、杳无消息。这些成语都表达了类似“没有一点儿音信”的含义。
- 辨析:“杳无音耗”更侧重于强调声音的消失或消息的断绝,而“杳无音信”和“杳无消息”则更偏向于直接描述没有消息或信件的状态。
5. 文化意义与象征:
- 在中国文化中,“杳无音耗”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声音消失或消息的断绝,更深层地反映了人们对于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无奈与期待。
综上所述,“杳无音耗”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精准地描绘了人们在等待消息时的焦虑与期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