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拙嘴笨腮 zhuō zuǐ bèn sāi

解释:犹拙嘴笨舌。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

出处: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 刘厚明《常河叔叔》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不善言词

近义:拙口笨腮|拙嘴笨舌|拙口钝腮|

相关:

详解

成语“拙嘴笨腮”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成语名称:拙嘴笨腮
* 拼音:zhuō zuǐ bèn sāi
* 简拼:zzbs
二、成语解释
“拙嘴笨腮”是一个联合式的成语,由“拙嘴”和“笨腮”两部分组成。其中,“拙”和“笨”都表示不灵巧、不擅长的意思,“嘴”和“腮”则与说话有关。因此,“拙嘴笨腮”整体用来形容人嘴巴笨拙,不善于言辞。
三、成语出处
“拙嘴笨腮”这一成语出自现代作家刘厚明的作品《常河叔叔》,原文中有“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这样的表述。此外,也有资料提及该成语可能源自其他文学作品或民间口语,但《常河叔叔》是其较为明确的书面出处。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拙口笨腮、拙嘴笨舌、拙口钝腮。这些成语都含有嘴巴笨拙、不善言辞的意思。
* 反义词:能说会道。这个成语形容人善于言辞、说话流利。
五、成语用法与示例
* 用法:“拙嘴笨腮”在句子中主要作谓语和定语,用于描述人的言辞能力。
* 示例:浩然在《艳阳天》第49章中写道:“我也是一盆子糨子,拙嘴笨腮。”这里用“拙嘴笨腮”来形容一个人不善于表达。
六、感情色彩与常用程度
* 感情色彩:该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自嘲或贬义色彩,但也可以用于客观描述。
* 常用程度:在现代汉语中,“拙嘴笨腮”属于一般常用的成语,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日常口语中。
综上所述,“拙嘴笨腮”是一个形容人言辞不灵巧的成语,出自现代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常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