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志同气和 zhì tóng qì hé

解释: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接龙:和合双全

相关:

详解

成语“志同气和”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拼音
* 读音:志同气和
* 拼音:zhì tóng qì hé
二、基本释义
“志同气和”意指志趣相同,意见一致。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们之间的志向、兴趣相投合,且在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上能够达成共识。
三、出处与典故
* 出处: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其中有“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的表述,尽管此处并未直接出现“志同气和”四字,但已蕴含相同志趣与意见一致的意义。此外,明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中也使用了类似的表述:“一君二臣,志同气合,语言戏亵,各无顾忌。”,更贴近于现代所使用的“志同气和”成语。
四、用法与示例
* 用法:在句子中,“志同气和”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在志向和兴趣上的契合程度。
* 示例:他们在共同追求某个目标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志同气和的精神风貌。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人们在情感、志向或兴趣上的契合与一致。
* 反义词:志不同道不合、分道扬镳等,这些成语则用来形容人们在志向、道路或兴趣上的分歧与不合。
综上所述,“志同气和”是一个形容人们之间志趣相投、意见一致的汉语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