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志同气合 zhì tóng qì hé

解释: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 —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

近义:志同道合|志同心合|

接龙:合刃之急

相关:

详解

成语“志同气合”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释
“志同气合”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志同”意味着志向或志趣相同,“气合”则表达了意气相投,即彼此之间的意见和性情相契合。整体上,“志同气合”用来形容人们之间有着相同的志向和兴趣,同时在意见和态度上也高度一致。
二、用法
这个成语在句子中通常可以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或状态。
三、出处
“志同气合”这一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的文献。在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第四卷中有这样的记载:“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 这里描述了只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逢原才会开始他的创作。
四、示例
在明代的文学作品《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中,也使用了“志同气合”这一成语:“一君二臣,志同气合,语言戏亵,各无顾忌。” 这里通过“志同气合”来形容君臣之间关系融洽,意见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志同气合”是一个用来形容人们之间志趣相同、意见一致的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