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胜之地 xíng shèng zhī dì
解释:形胜:地势优越便利。指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
出处: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 — 《荀子·强国》:“其国险塞,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晋·张载《剑阁铭》
例句:且关中~,希宪得民心,有商挺、赵良弼为之辅,此事宜关圣虑。 —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接龙:地平天成
相关:
- 一席之地 - 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 一箭之地 - 古人用箭射出的长度做度量,每箭的距离约为一百三十步左右。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 不倾之地 - 倾:倾覆。不臻倾覆的境地。即不败之地。
- 不食之地 -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 地主之仪 - 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同“地主之谊”。
- 庙胜之策 - 庙:庙堂,指朝廷。朝廷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
- 引人胜地 -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 弹丸之地 -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 方寸之地 - 指心。
- 是非之地 - 有麻烦或争议的地方。
- 未形之患 - 尚未显露的祸患。
- 桂玉之地 - 指京师。
- 桑梓之地 - 桑、梓:古时经常栽种在家宅旁边的树木,代称故乡。比喻故乡。
- 济胜之具 - 具备跋山涉水游览名胜的身体条件。形容身体强健。
- 用武之地 - 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 立锥之地 -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 繁华胜地 - 繁华:热闹,繁盛;胜地:有名且风景优美的地方。热闹的名胜之地。
- 置锥之地 -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 肤寸之地 -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 膏腴之地 -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详解
成语“形胜之地”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形胜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其中,“形胜”表示地势优越便利,整体而言,该成语用于形容某地的地理位置和形势非常有利。
二、成语出处
“形胜之地”这一成语出自古代哲学著作《荀子·强国》。在《荀子·强国》中,有这样一句话:“其国险塞,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这句话描述了地势险要、自然环境优越且资源丰富的地方,称之为“形胜之地”。
此外,也有资料提到“形胜之地”的引用可见于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中的“形胜之地,允属勋贤”,但这并非该成语的原始出处,而是后人对该成语的引用。
三、成语用法
“形胜之地”在句子中通常用作宾语,且多用于书面语。例如,在史书或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描述某个地方为“形胜之地”,以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四、示例
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使用“形胜之地”的例句。如宋·无名氏在《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中写道:“晋主谓契丹主曰:‘河东形胜之地,须留一子守着。’”这里的“河东形胜之地”就是指河东地区是一个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需要留下重要人物来镇守。
综上所述,“形胜之地”是一个形容地理形势有利的成语,起源于《荀子·强国》,并广泛用于古代文学和史书中。
一、成语释义
“形胜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其中,“形胜”表示地势优越便利,整体而言,该成语用于形容某地的地理位置和形势非常有利。
二、成语出处
“形胜之地”这一成语出自古代哲学著作《荀子·强国》。在《荀子·强国》中,有这样一句话:“其国险塞,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这句话描述了地势险要、自然环境优越且资源丰富的地方,称之为“形胜之地”。
此外,也有资料提到“形胜之地”的引用可见于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中的“形胜之地,允属勋贤”,但这并非该成语的原始出处,而是后人对该成语的引用。
三、成语用法
“形胜之地”在句子中通常用作宾语,且多用于书面语。例如,在史书或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描述某个地方为“形胜之地”,以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四、示例
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使用“形胜之地”的例句。如宋·无名氏在《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中写道:“晋主谓契丹主曰:‘河东形胜之地,须留一子守着。’”这里的“河东形胜之地”就是指河东地区是一个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需要留下重要人物来镇守。
综上所述,“形胜之地”是一个形容地理形势有利的成语,起源于《荀子·强国》,并广泛用于古代文学和史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