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廉而不刿 lián ér bù guì

解释: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出处: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老子》第五十八章

例句:厥乃口无择言,柔惠且直,~,肃而不厉。 — 晋·夏侯湛《昆弟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清廉

近义:廉正宽厚|

接龙:刿目怵心

相关:

  • 不令而信 - 令:命令;信:信服。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
  • 不劳而成 -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 不劳而获 - 获: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不寒而栗 -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不恶而严 -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 不药而愈 - 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
  • 不言而信 -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不言而喻 -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包而不办 - 包:包揽。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
  • 危而不持 - 持:扶助,支持。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 引而不发 - 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 忙而不乱 - 在繁忙的工作中或紧急情况下,有条有理,毫不慌乱。
  • 死而不僵 -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 犯而不校 -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 秘而不泄 - 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谑而不虐 - 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 质而不俚 - 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
  • 质而不野 - 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 道而不径 -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 锲而不舍 -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详解

成语“廉而不刿”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字义
* 读音:lián ér bù guì
* 字义:“廉”指棱角,“刿”指割伤,“不刿”即不至于割伤别人。整体意思是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
二、成语寓意
* “廉而不刿”比喻为人廉正宽厚,即使有锐利的棱角,也不会伤害他人,形容一个人品行高洁、正直无私,同时又宽容大度,不会因自己的锐利而伤害到周围的人。
三、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指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 另有一说出自《礼记·聘义》,其中有“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的描述,将玉的美德与君子的品德相比拟,其中“廉而不刿”被赋予了“义”的含义。
四、成语用法
* 语法结构:偏正式;
* 句子成分:可以作谓语、定语;
* 感情色彩:含褒义,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行。
五、相关典故
* 在一个关于赵太后与触龙的故事中,触龙以“廉而不刿”的智慧和宽厚态度,成功劝解了赵太后,使其同意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做人质,以换取齐国的援助。这个故事展示了“廉而不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现了其深刻的道德内涵和实用价值。不过请注意,此典故并非成语的直接出处,而是展示了该成语所蕴含的精神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廉而不刿”是一个富含深意的成语,它赞美了那些既坚持原则又不失宽厚的人,鼓励我们在生活中既要保持自己的棱角和个性,又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