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家喻户晓 jiā yù hù xiǎo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处: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 《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

例句: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 胡适《逼上梁山》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广为流传

典故:唐文宗时期,御史中丞李孝本因他人事发受到株连被杀后,他的女儿被召进宫,右拾遗魏暮认为这样做有违人伦,就上书劝阻,皇帝接纳他的意见并放了李孝本的女儿,皇帝在诏书中辩解说:“收李女入宫是为王子打扫宫殿,这不是家喻户晓的事。”

近义:妇孺皆知|众所周知|

反义:默默无闻|闻所未闻|

接龙:晓风残月

相关:

详解

成语“家喻户晓”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含义
“家喻户晓”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都知道。它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故事或者事件广为流传,被人们所普遍知晓。
二、成语出处与典故
“家喻户晓”这一成语出自《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一句,表明在汉朝时期就有了类似“家喻户晓”的含义,意指天下之事,不能使每家每户都知道。而在宋朝楼钥的《缴郑熙等免罪》一文中提及“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则更接近于现代“家喻户晓”的用法。
此外,该成语还和一个古代典故相关联。在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女子,被称为梁姑。当她面临火灾时,她不顾一切地试图救出她哥哥的孩子,而不仅是她自己的孩子。尽管最后她未能成功救出孩子,并因此丧生,但她的英勇和自我牺牲精神使得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三、成语用法
“家喻户晓”的用法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事物或某人的名声、故事等被广泛传播,以至于每个家庭都知道。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路人皆知”“无人不晓”等,意思相近,都指众所周知。反义词如“默默无闻”则指无声无息,不为人所知,“鲜为人知”表示很少有人知道。
五、例句
例如,“雷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句话就是用“家喻户晓”来形容雷锋的知名度非常高,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他。
综上所述,“家喻户晓”这一成语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通过简短的四个字,传达了一个事物被广泛知晓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