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安土息民 ān tǔ xī mín

解释: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出处: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接龙:民惟邦本

相关:

  • 与民休息 - 与:给与,帮助;休息:休养生息。指在长期动乱后,亟需保养民力,复兴经济。
  • 保境安民 -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 保境息民 - 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 入土为安 -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 国安民泰 - 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国富民安 -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 国泰民安 -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土瘠民贫 - 土地贫瘠,人民贫穷。
  • 安国富民 -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安土乐业 - 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安土重居 -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 安土重旧 -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 富国安民 -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广土众民 -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 弭盗安民 - 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
  • 愚民安知 - 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 无恒安息 - 不要长期贪求安逸。
  • 民不安枕 - 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 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详解

成语“安土息民”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字义
* 读音:ān tǔ xī mín
* 字义: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整体意思是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二、出处
* 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土息民,以待其辟。”(注:“辟”在这里可能是一个通假字,通“敝”,意为疲弊、衰败。)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用于描述治国策略或社会状态。
* 示例:在战乱之后,政府采取了安土息民的政策,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与民休息,意思是给民众休养生息的机会,一般指政策比较宽松,轻徭薄赋,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
* 反义词:无(暂无明确的反义词)
五、引申含义
* “安土息民”不仅指字面上的使土地安定、让人民休养,还引申为一种治国理念,即重视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发展。这种理念强调了政府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民福祉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综上所述,“安土息民”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体现了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即安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息是国家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