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出处: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北齐书·元景安传》

例句:咱们~。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个性

典故: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近义:宁死不屈|宁玉碎,毋瓦全|

反义: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接龙:碎骨粉身

相关:

详解

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来源
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唐代李百药的《北齐书·元景安传》。在书中,元景皓表达了“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表明自己宁愿做美玉被打碎,也不愿做瓦器而保全的态度。
二、成语释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这个成语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它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气节,表达了他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宁愿选择有尊严地死去,也不愿屈辱地活着的决心。
三、成语用法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它常用于形容那些有着崇高气节和坚定信仰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宁死不屈,表示宁愿死去也不屈服的态度。
* 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表示忍受屈辱、苟且偷生的行为。
五、现实意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仅是一句激励人心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气节。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勇于追求真理和正义,即使面临生命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