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在所自处 zài suǒ zì chǔ

解释:处:处理。在于自己如何处世。形容在一定的环境中,要自己选择立足之处。

出处: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史记·李斯列传》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秦朝大臣李斯年轻时上厕所见到老鼠争吃蛆吃,见到人来后仓皇逃跑,到官仓时见到老鼠们正在细嚼慢咽,根本不理会人。李斯不由感慨万分,同是老鼠竟有天壤之别,生活的环境不同,爬上去为贤者、君子,沦落下层的就是愚民、小人

接龙:处之绰然

相关:

详解

成语“在所自处”的详细解释如下:
1.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为:“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句话是李斯在观察了不同环境中老鼠的不同表现后发出的感慨。
2. 意思:
- “在所自处”的意思是在于自己如何处世,形容在一定的环境中,要自己选择立足之处。它强调了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权。
3. 用法与结构:
- 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常用于书面语。
- 它的结构是紧缩式,由“在所”和“自处”两部分紧缩而成。
4. 成语故事背景:
- 秦朝大臣李斯年轻时,有一次在上厕所时看到老鼠争吃脏东西,见到人来就仓皇逃跑。后来他在官仓又看到老鼠,这些老鼠在粮仓里细嚼慢咽,根本不理会人。由此,李斯感慨万分,认为环境的差异对个体的命运有着巨大影响,同样的老鼠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在所自处”成语故事的由来。
5. 启示:
-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选择。我们应该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主动地去适应和改变,以争取更好的发展和结果。这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环境与个体关系的一种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