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不吐骨头 chī rén bù tǔ gǔ tóu
解释:比喻又残暴,又贪婪。
出处: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
例句:他是个~的家伙。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凶残
接龙:吐属大方
相关:
- 一筹不吐 - 筹:筹划、计谋。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 不乏其人 - 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 不得人心 -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不懂人事 - 不懂得为人处世。
- 不甘后人 -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 不落人后 - 不落在别人的后面。形容人要强心盛,事事占先。
- 人不聊生 -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 吃着不尽 - 着:穿衣。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 吃著不尽 - 著:通“着”,穿衣。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 吐属不凡 - 吐属:谈吐,措辞。指言谈话语或诗文的遣辞用意不同凡响。
- 大人不曲 - 曲:不公正。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
- 天不绝人 - 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
- 无人不晓 - 晓:知晓。没有人不知道。形容很有名气。
- 罪人不孥 - 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 诲人不倦 -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 诲人不惓 -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同“诲人不倦”。
- 软硬不吃 - 指与对方谈判或处理问题时态度很强硬,什么方法均不能使其改变态度。
- 迥不犹人 - 指卓然超绝,不同于人。
- 非人不传 - 不是适当的人就不传授。
详解
成语“吃人不吐骨头”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吃人不吐骨头”是一个汉语俗语,用来比喻某人或某行为既残暴又贪婪。这个成语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极端恶劣的行为特征。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端木蕻良的小说《曹雪芹》第27章,原文是:“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这里通过“吃人不吐骨头”形象地描绘了小说中人物的阴险狡诈和贪婪无度的性格特征。
三、成语用法
“吃人不吐骨头”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主要用于指代人凶残、贪婪的性格或行为。例如,在高阳的小说《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中,就有这样的用法:“吏部‘文选司’的那些书办,吃人不吐骨头,你可曾先打算过?”
四、相关表达
此外,“吃人不吐骨头”还有一些类似的表达,如“吃肉不吐骨头”和“吃死人不吐骨头”,这些表达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用于形容那些极度贪婪和残暴的人或行为。
综上所述,“吃人不吐骨头”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残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极度自私、贪婪无度的人或行为。
一、成语释义
“吃人不吐骨头”是一个汉语俗语,用来比喻某人或某行为既残暴又贪婪。这个成语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极端恶劣的行为特征。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端木蕻良的小说《曹雪芹》第27章,原文是:“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这里通过“吃人不吐骨头”形象地描绘了小说中人物的阴险狡诈和贪婪无度的性格特征。
三、成语用法
“吃人不吐骨头”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主要用于指代人凶残、贪婪的性格或行为。例如,在高阳的小说《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中,就有这样的用法:“吏部‘文选司’的那些书办,吃人不吐骨头,你可曾先打算过?”
四、相关表达
此外,“吃人不吐骨头”还有一些类似的表达,如“吃肉不吐骨头”和“吃死人不吐骨头”,这些表达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用于形容那些极度贪婪和残暴的人或行为。
综上所述,“吃人不吐骨头”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残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极度自私、贪婪无度的人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