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心析胆 pōu xīn xī dǎn
解释: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出处:且臣前后所陈,剖心析胆,莫非恳到,而朝廷弃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实待臣也。 — 宋·司马光《辞修起居第三状》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剖心析肝|
接龙:胆壮心雄
相关:
- 剖心泣血 - 形容非常悲伤。同“剖肝泣血”。
- 剖析入微 - 剖析:分解辨析。形容分析事理深入细致。
- 同心合胆 - 心志一致。同“同心共胆”。
- 呕心吐胆 - 呕:吐。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
- 心寒胆战 - 形容十分惊恐。
- 心惊胆落 -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心惊胆裂 - 形容极度惊恐。
- 心惊胆颤 -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心殒胆破 - 形容十分惊恐。同“心殒胆落”。
- 心殒胆落 - 形容十分惊恐。
- 心虚胆怯 - 形容理亏气馁,胆小害怕。
- 惊心掉胆 - 惊:惊吓;掉:恐惧,战栗。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 惊心破胆 - 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 析精剖微 - 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
- 熊心豹胆 - 比喻非常胆大。
- 破胆寒心 - 吓破了胆,心为之寒。形容非常担心害怕。
- 胆大心雄 - 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 胆怯心虚 - 形容理亏气馁,胆小害怕。
- 胆惊心战 -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胆颤心惊 -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详解
成语“剖心析胆”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剖心析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掬诚相示,指一个人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像剖开自己的心和胆囊一样坦诚。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勇敢无畏,敢于剖析内心,分析问题。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辞修起居第三状》:“且臣前后所陈,剖心析胆,莫非恳到,而朝廷弃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实待臣也。”这段话表达了司马光对朝廷的忠诚和坦诚,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朝廷不采纳其建议的失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剖心析肝”,意思与“剖心析胆”相近,都形容一个人非常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至于反义词,目前尚不明确,但可以从反义的角度理解为“虚伪隐瞒”或“不坦诚”。
四、成语用法
“剖心析胆”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通常用于书面语。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重要问题时,能够勇敢地剖析自己的内心,坦诚地面对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这种态度体现了人的真诚、勇敢和果断。
五、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困境中表现出勇敢和果断的人。例如,一个领导者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可以用“剖心析胆”来形容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
综上所述,“剖心析胆”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坦诚、勇敢的态度。
一、基本含义
“剖心析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掬诚相示,指一个人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像剖开自己的心和胆囊一样坦诚。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勇敢无畏,敢于剖析内心,分析问题。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辞修起居第三状》:“且臣前后所陈,剖心析胆,莫非恳到,而朝廷弃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实待臣也。”这段话表达了司马光对朝廷的忠诚和坦诚,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朝廷不采纳其建议的失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剖心析肝”,意思与“剖心析胆”相近,都形容一个人非常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至于反义词,目前尚不明确,但可以从反义的角度理解为“虚伪隐瞒”或“不坦诚”。
四、成语用法
“剖心析胆”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通常用于书面语。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重要问题时,能够勇敢地剖析自己的内心,坦诚地面对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这种态度体现了人的真诚、勇敢和果断。
五、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困境中表现出勇敢和果断的人。例如,一个领导者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可以用“剖心析胆”来形容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
综上所述,“剖心析胆”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坦诚、勇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