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东跑西颠 dōng pǎo xī diān

解释:比喻到处奔走。

出处: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劈青苗,东跑西颠,整整地忙了五天。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

例句:我每天~,替他四处揽活,或者去送做好的活计。 — 杨朔《红花草》

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到处奔跑

近义:东奔西走|

接龙:颠寒作热

相关:

  • 东偷西摸 - 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
  • 东兔西乌 -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 东奔西走 - 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 东扬西荡 - 指飘泊无定。
  • 东拉西扯 - 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
  • 东拦西阻 - 指极力阻拦。
  • 东挪西辏 - 挪:挪借;辏:通“凑”,聚合。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 东流西上 -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 东滚西爬 - 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 东碰西撞 -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 东荡西除 - 指出兵平定各处叛乱。
  • 东荡西驰 - 指出兵平定各处叛乱。
  • 东讨西伐 -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 东躲西藏 -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 东闯西走 - 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
  • 什伍东西 - 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 指东划西 -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朝东暮西 - 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涂东抹西 -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 西除东荡 - 到处征剿。形容身经百战。

详解

成语“东跑西颠”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东跑西颠”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到处奔走,忙碌不停。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或任务而四处奔波的忙碌状态。
二、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现代作家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劈青苗,东跑西颠,整整地忙了五天。”在这段描述中,“东跑西颠”生动地表现了人物们忙碌奔波的场景。
三、成语用法与结构
“东跑西颠”是一个联合式成语,常作为谓语使用。它用于比喻人们到处奔跑、忙碌的状态。此外,该成语的感情色彩为中性,既无褒义也无贬义,仅仅是对一种忙碌状态的客观描述。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东奔西走”,也用来形容到处奔走、忙碌的状态。而反义词则不常见,因为“东跑西颠”本身已经涵盖了一种四处奔波的忙碌状态,其反义词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五、使用示例
在句子中,“东跑西颠”可以这样使用:“他整天东跑西颠,为了工作忙碌不停。”这个句子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为了工作而四处奔波的忙碌状态。
综上所述,“东跑西颠”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于比喻人们到处奔走、忙碌不停的状态。它出自现代文学作品,常作为谓语使用,并带有中性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