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一推六二五 yī tuī liù èr wǔ

解释: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例句:你~,那些钱我找谁要去。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推卸责任,用于口语

近义:一退六二五|

接龙:二话不说

相关:

  • 一分为二 -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 一台二妙 - 台:古代官署名。同一官署中有名气的两个人。
  • 一差二悮 -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同“一差二误”。
  • 一差二误 -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 一差二错 -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 一推两搡 - 形容一再推托。
  • 一来二去 -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 一来二往 - 来来往往次数多。
  • 一林二虎 - 两只凶猛的老虎同处于一个森林。形容两个强有力的人或集团同处一地,势不两立。
  • 一清二楚 - 十分清楚、明白。
  • 一清二白 - 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
  • 一石二鸟 -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 丁一卯二 -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 丁一确二 - 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 唯一无二 -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 头一无二 - 唯一,只有一个。
  • 有一无二 - 只有一个,不会有第二个。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 独一无二 -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 略知一二 - 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 问一知二 - 问:询问;知:知道。问一知道二。形容人聪明,见多识广。

详解

成语“一推六二五”的详细解释如下:
1. 来源与背景:
- “一推六二五”原为珠算斤两法的口诀,与过去使用的老秤有关。在中国传统中,老秤是十六两为一斤。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创造了换算口诀,其中“一退六二五”意指一两在新制秤(十两为一斤)上相当于0.625两,也就是六分二厘五。后来这个口诀被借用为“一推六二五”,用以形容推卸责任、一推了事的态度。
2. 字面与引申意义:
- 字面上,“一推”表示推开的动作,“六二五”原是口诀中的数字部分,代表具体的换算比例。
- 引申为成语后,“一推六二五”整体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不按常理出牌,行为古怪、难以捉摸,或者表示推卸责任、彻底不管某事。
3. 使用场景与语境:
- 当人们遇到难以理解或预测的行为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 在日常口语中,该成语常用来指责某人推卸责任或对事情采取回避态度。例如,在发生纠葛或争议时,一方可能会说“你别一推六二五”,意指对方在推卸责任。
4. 相关文化与地域特色:
- 在中国的某些地区,特别是邯郸等地,人们之间发生纠葛时常会听到这个说法。
-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责任担当的重视,以及对于推卸责任行为的批评。
综上所述,“一推六二五”这个成语源自珠算口诀,后来演变为形容推卸责任或对事情采取回避态度的行为。它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指责某人推卸责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