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马” 词语大全

  • 下马 xià mǎ
    1.从马上下来。 2.指官吏到任。 3.比喻某项工作或工程停止进行。
  • 三马 sān mǎ
    1.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 2.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 3.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 上马 shàng/shǎng mǎ
    上等马,良马。
  • 两马 liǎng mǎ
    指国马与公马。国马,民间所出之马,供往来之用;公马,官家所给之马,供公家运输和军队使用。
  • 中马 zhōnɡ mǎ
    1.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 2.中等的马。
  • 乘马 chéng mǎ
    1.驾马,用马驾车。 2.犹运筹。谓经济谋划。 3.复姓。汉有乘马絺。
  • 九马 jiǔ mǎ
    汉文帝有九匹良马,后以九马泛指御马。
  • 二马 èr mǎ
    长篇小说。老舍作。1929年发表。马则仁携子马威从北京来到伦敦。房东温都太太爱上了马则仁。后两人在选购订婚戒指时,店员对马则仁的嘲弄,使温都太太打消了结婚的念头。后马则仁在一部影片中扮演一个丑恶的角色,引起在伦敦的中国人的愤懑。马威厌恶父亲的所为,离开伦敦回国。
  • 云马 yún mǎ
    1.形容马之众多。 2.骏马的美称。 3.飞驶的云。 4.纸印的太阳神像。
  • 仗马 zhàng mǎ
    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絶。"
  • 交马 jiāo mǎ
    1.骑马并行。 2.指马上交锋。
  • 五马 wǔ mǎ
    1.《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 2.太守的代称。
  • 亡马 wáng/wú mǎ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后以"亡马"比喻因祸得福,祸福相生。
  • 产马 chǎn mǎ
    本地所产之马。
  • 人马 rén mǎ
    1.传说中的水中怪物。 2.人与马。多指军队。 3.泛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人众。 4.指某个组织的成员。
  • 仆马 pū/pú mǎ
    仆从与乘马。
  • 介马 jiè mǎ
    1.给战马披甲。 2.谓驰骋。 3.披甲的战马。
  • 从马 cóng/zòng mǎ
    谓将马随行。
  • 仪马 yí mǎ
    1.庙中的偶马。 2.皇帝仪卫中用作导引的马。
  • 代马 dài mǎ
    北地所产良马。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
  • 休马 xiū/xù mǎ
    放马。谓不打仗。
  • 传马 chuán/zhuàn mǎ
    驿站所用的马。
  • 但马 dàn mǎ
    古代仪仗队中不鞴鞍鞯以示备用的马。
  • 佚马 yì/dié mǎ
    逸马,逃逸的马。
  • 作马 zuò mǎ
    木工使用的一种简便支架。
  • 佩马 pèi mǎ
    饰有玉珂之马。
  • 使马 shǐ mǎ
    见"使马鄂伦春"。
  • 例马 lì mǎ
    循例应配给的马匹。
  • 便马 biàn mǎ
    谓娴于骑术。
  • 俊马 jùn mǎ
    好马,快马。
  • 信马 xìn/shēn mǎ
    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
  • 俵马 biào mǎ
    明代江北地区的一种杂役。指官府将官马分派给民户饲养,过一定时期后再由民户将马解送指定地点,由官府验收。
  • 倅马 cuì/zú mǎ
    1.副马,备用之马。 2.驸马都尉的别称。
  • 倒马 dǎo/dào mǎ
    垮台;失败。
  • 候马 hòu mǎ
    指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
  • 倚马 yǐ mǎ
    靠在马身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 假马 jiǎ/jià mǎ
    1.木制用以计数的马形筹码。 2.方言。假装。
  • 健马 jiàn mǎ
    善走的马;壮健的马。
  • 儿马 ér/er mǎ
    公马。
  • 先马 xiān mǎ
    牵着马在前引路。亦为古代官名,即洗马。
  • 入马 rù mǎ
    1.俗称宿妓或勾搭女人上手谓"入马"。 2.喻拉上关系,办成事情。
  • 八马 bā mǎ
    1.即八骏。 2.唐时宫门所设仗马。 3.猜拳呼喝八数时用的名称。
  • 公马 gōng mǎ
    指君主的战马。
  • 六马 liù/lù mǎ
    1.谓驾车之马众多。 2.秦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
  • 兵马 bīng mǎ
    1.士兵和军马。亦泛指军队。 2.借指战争﹐战事。
  • 兼马 jiān mǎ
    两匹马﹐即每一骑兼有副马。
  • 冀马 jì mǎ
    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 军马 jūn mǎ
    ①军用的马:~场。②〈书〉兵马,泛指军队:各路~。
  • 刷马 shuā/shuà mǎ
    1.饮马。 2.刷拭马毛。
  • 券马 quàn/xuàn mǎ
    宋时朝廷从边境收购马匹的一种方式。
  • 凡马 fán mǎ
    普通的马。
  • 出马 chū mǎ
    1.指将士上阵作战。 2.指出面任事。 3.方言。出诊。
  • 击马 jī mǎ
    在摴蒲戏中打去敌子。
  • 刑马 xíng mǎ
    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
  • 利马 lì mǎ
    秘鲁首都和最大城市。大利马人口680万(1994年)。全国工业中心,主要有纺织、烟草、炼油等部门。全国交通枢纽。外港卡亚俄占全国贸易进出口量的一半。气候温暖,雨水极少,有“无雨城”之称。旧城多古建筑,有西半球最古老的圣马科斯大学。
  • 刬马 chǎn mǎ
    无鞍辔之马。
  • 剌马 là/lá mǎ
    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麻"﹑"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
  • 前马 qián mǎ
    在马前护卫或引导。
  • 副马 fù/pì mǎ
    1.驾天子副车之马。 2.骑兵部队中备乘之马。
  • 劣马 liè mǎ
    ①不好的马。②性情暴躁不容易驾御的马:制伏~。
  • 勒马 lè mǎ
    拉紧马缰绳,使马或奔驰向前,或缓步徐行,或回头转向,或临崖急刹。
  • 北马 běi mǎ
    北方的马。借指胡骑或金兵。
  • 匹马 pǐ mǎ
    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
  • 单马 dān/shàn/chán mǎ
    1.一匹马。 2.犹言单骑。
  • 印马 yìn mǎ
    古代烙有印记的马匹。
  • 压马 yā/yà mǎ
    谓让没役使的马负重跑动,以锻炼马的体力。
  • 厕马 cè mǎ
    便器。
  • 原马 yuán mǎ
    骏马。原,騵。
  • 县马 xiàn/xuán mǎ
    旧俗宗室之女封县主者,其夫称县马。
  • 反马 fǎn mǎ
    春秋﹑战国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到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作反马。
  • 口马 kǒu mǎ
    口北出产的马。
  • 叩马 kòu mǎ
    1.勒住马。叩,通"扣"。 2.表示忠言直谏的举动。
  • 名马 míng mǎ
    名贵的马。
  • 君马 jūn mǎ
    见"君马黄"。
  • 响马 xiǎng mǎ
    古指拦路抢劫的强盗。因抢劫前先放出响箭而得名:这带常有响马出没。
  • 哨马 shào mǎ
    探马,负责哨探的骑兵。
  • 善马 shàn mǎ
    良马。
  • 嗹马 lián mǎ
    国名。丹麦王国的旧译名。
  • 四马 sì mǎ
    四马是拆字格,"骂"字的隐语。
  • 回马 huí mǎ
    1.掉转马头,返回。 2.春秋﹑战国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至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做反马,也叫回马。
  • 国马 guó mǎ
    1.国家所饲养的马。 2.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 3.一国中上品之马。
  • 坐马 zuò mǎ
    1.供骑坐的马匹。 2.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3.坐马衣。
  • 坤马 kūn mǎ
    语本《易.坤》:"坤,元亨,利牡马之贞。"谓与干卦的牡马相配,阴随阳动而化生万物,故以"坤马"为坤卦之象。
  • 堕马 duò/huī mǎ
    〈书〉从马上摔下来。
  • 塞马 sāi/sài/sè mǎ
    1.塞上的马。 2.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
  • 士马 shì mǎ
    兵马。引申指军队。
  • 备马 bèi mǎ
    谓备好鞍辔,以供乘骑。
  • 多马 duō mǎ
    1.指古代宴会投壶时,胜者多得筹码。"马"字今作"码"。 2.藏语译音词。用酥油和糌粑作的塔形供品。
  • 大马 dà mǎ
    官名。
  • 天马 tiān mǎ
    1.骏马的美称。 2.传说中兽名。 3.神马。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 5.螳螂的别名。
  • 夫马 fū/fú mǎ
    役夫与车马等。清代官员阵亡及在任在差病故者﹐均给夫马费﹐专供其雇夫役和车马之用。
  • 失马 shī mǎ
    1.丢失马。 2."塞翁失马"之省。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 始马 shǐ mǎ
    始马属(Hyracotherium)的动物或化石。
  • 头马 tóu/tou mǎ
    马群或马帮中领头的马。
  • 奔马 bēn mǎ
    奔跑之马﹐喻迅速。
  • 套马 tào mǎ
    1.用套马杆或绳索套住马匹。2.给马套上轭具。
  • 字马 zì mǎ
    1.怀孕的马。 2.指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等数字,旧时商人用以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数字。
  • 官马 guān mǎ
    官府供给或饲养的马。
  • 宛马 wǎn/yuān mǎ
    古代西域大宛所产的名马。后亦泛指北地所产好马。
  • 宝马 bǎo mǎ
    诗歌。孙毓棠作。1939年发表。宝马是大宛王的宠物。汉武帝索取不成,就派兵征伐。宝马虽然夺来,但十几万士兵却因此战死。作品批判了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全诗气势磅礴,追求句式的奇异,并大量运用抛词法,造成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
  • 害马 hài mǎ
    原指有害于马的天性。语出《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后来用以比喻有危害性的事物:害马已去,世事都捐|乱年永除,害马长息。
  • 家马 jiā mǎ
    1.指先秦大夫之家的马。 2.指汉代皇帝日常用的马。
  • 寓马 yù mǎ
    随葬之木偶马。
  • 廞马 xīn mǎ
    拉遣车的马。遣车,古代送葬时装载牲体的车子。
  • 小马 xiǎo mǎ
    清代衙署中一种执役人员。
  • 尻马 kāo mǎ
    见"尻轮神马"。
  • 屈马 qū mǎ
    战国屈原﹑汉司马相如的并称。两人都是辞赋大家。
  • 左马 zuǒ mǎ
    1.左骖。 2.左丘明司马迁的并称。
  • 巫马 wū mǎ
    1.官名。掌管医疗马病事务。 2.复姓。春秋有巫马期。见《吕氏春秋.察贤》。
  • 币马 bì mǎ
    指用作礼物的马。
  • 干马 gān/gàn mǎ
    语本《易.说卦》:"干为马,坤为牛。"道教因以"干马"指纯阳之气。
  • 快马 kuài mǎ
    1.善于奔驰的健马。 2.以快马送信的人。
  • 建马 jiàn mǎ
    传说中的异兽名。
  • 弄马 nòng/lòng mǎ
    1.玩马。 2.指表演骑术。
  • 弓马 gōng mǎ
    骑射。亦泛指武事。
  • 引马 yǐn mǎ
    1.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2.宋代杂剧动作名。
  • 彀马 gòu mǎ
    持弓弩的骑兵。
  • 归马 guī mǎ
    见"归马放牛"。
  • 征马 zhēng mǎ
    1.远行的马。 2.战马。
  • 徒马 tú mǎ
    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
  • 御马 yù mǎ
    1.驾驭马匹。 2.指乘马,骑马。 3.御用之马。亦指帝王赏赐的马。
  • 心马 xīn mǎ
    佛教语。指心。谓心动如奔马,故称。
  • 怒马 nù mǎ
    1.奋马。 2.体健气壮的马。
  • 怗马 tiē/zhān mǎ
    伏在马上。
  • 息马 xī mǎ
    1.畜养﹑蕃息马匹。 2.放马,使马休息。
  • 恶马 è/wù/ě/wū mǎ
    顽劣不驯的马;驽马。
  • 惊马 jīng mǎ
    受惊的马。如:拦住惊马。
  • 意马 yì mǎ
    比喻难以控制的心神。
  • 戈马 gē mǎ
    戎马。指战火。
  • 戎马 róng mǎ
    战马。借指军旅征战:戎马关山北|戎马倥偬。
  • 戏马 xì/hū mǎ
    1.驰马取乐。 2.戏马台的省称。
  • 战马 zhàn mǎ
    通过训练用于作战的马。
  • 户马 hù mǎ
    宋代官府派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制度。庆历间试行于河北路。熙宁五年,王安石实行新法,遂行户马法﹑保马法。
  • 扇马 shàn/shān mǎ
    阉割过的马。
  • 扑马 pū mǎ
    杀马以祭。
  • 扞马 hàn mǎ
    凶猛的马。扞,通"悍"。
  • 打马 dǎ/dá mǎ
    古代博戏名。
  • 扣马 kòu mǎ
    1.拉住马不使行进。 2.《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不听,乃逃入首阳山。后以"扣马"为直谏之典。
  • 扬马 yáng mǎ
    汉代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的并称。
  • 报马 bào mǎ
    骑马报告消息的人。
  • 抽马 chōu mǎ
    见"抽检禄马"。
  • 拉马 lā/lá mǎ
    拉拢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亦泛指拉拢不正当的关系。
  • 拍马 pāi mǎ
    1.拍马使前;纵马。 2.拍马屁。
  • 拒马 jù mǎ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唐代有"拒马枪",明代有"拒马木",现代拒马用圆木或钢材交叉连接成架,四周张设有刺铁丝,有菱形﹑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敌方人马﹑车辆的行动。
  • 拑马 qián mǎ
    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
  • 拖马 tuō mǎ
    宋时的一种马戏杂技。
  • 括马 kuò/guā mǎ
    谓征集民马。
  • 拳马 quán mǎ
    猜枚的计数用具。
  • 指马 zhǐ mǎ
    1.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马非马"等命题,讨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庄子.齐物论》则谓"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谓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应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长短﹑多少。后遂以"指马"为争辩是非﹑差别的代称。 2.见"指鹿为马"。
  • 挏马 dòng mǎ
    汉官名。主取马乳制酒。
  • 捍马 hàn mǎ
    凶悍的烈马。捍,通"悍"。
  • 捎马 shāo/shào mǎ
    见"捎马子"。
  • 换马 huàn mǎ
    比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
  • 控马 kòng mǎ
    驾驭马匹,骑马。
  • 探马 tàn mǎ
    同"探骑"。
  • 摌马 chǎn mǎ
    没有鞍辔的光背马。
  • 敛马 liǎn mǎ
    犹勒马。收住马缰,停止前进。
  • 散马 sàn/sǎn mǎ
    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广西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 斋马 zhāi mǎ
    《旧唐书.良吏传.冯元淑》:"﹝元淑﹞歷浚仪﹑始平二县令,皆单骑赴职,未尝以妻子之官。所乘马,午后则不与蒭,云令其作斋。身及奴仆﹐每日一食而已。"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斋。元淑之马午后即不与刍,故被称为斋马。后用以比喻廉吏的乘马。
  • 文马 wén mǎ
    毛色有文采的马。
  • 斑马 bān mǎ
    哺乳动物,形状像马,全身的毛棕色和白色条纹相间,听觉灵敏。产在非洲,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动物。
  • 斩马 zhǎn mǎ
    即斩马剑。
  • 方马 fāng mǎ
    缚马。
  • 旋马 xuán/xuàn mǎ
    掉转马身。
  • 旄马 máo/mào mǎ
    传说中的兽名。
  • 曹马 cáo mǎ
    1.指魏晋。魏为曹氏,晋为司马氏,故云。 2.三国魏曹真﹑晋司马懿的并称。
  • 服马 fú/fù mǎ
    1.古代一车四马﹐当中夹辕二马称"服马"。 2.泛指驾车之马。 3.驯服马性。
  • 朝马 cháo mǎ
    大臣入朝时﹐在紫禁城中所乘之马。是帝王对年老宰辅和功臣的恩赐。清乾隆五十五年﹐令赐朝马者改乘肩舆。
  • 木马 mù mǎ
    1.木制的马。 2."木牛流马"的省称。 3.指加马鞍的独轮车。 4.冰上滑行的工具。 5.建筑工地上用的木架子,形似高脚长凳。 6.体操运动器械。有两种:背上安双环的叫鞍马,没有环的叫跳马。 7.儿童游戏器械,形状象马,可以坐在上面前后摇动。
  • 朱马 zhū mǎ
    指汉朱买臣和司马相如。
  • 朴马 pǔ/pò/pō/piáo mǎ
    1.未剪饰髦鬣的马。 2.未经训练的马。
  • 杜马 dù mǎ
    俄国中央和地方咨议机关的名称。原为古罗斯贵族咨议机构或地方代表会议。俄国一九〇五年革命中,沙皇被迫答应设立全国立法机构,称国家杜马。1906-1917年先后存在四届。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于1994年再次设立国家杜马,为议会下院,四年一届。
  • 束马 shù mǎ
    1.拴住马。 2.驾御马。 3.包裹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险隘难行。
  • 果马 guǒ mǎ
    见"果下马"。
  • 枚马 méi mǎ
    1.汉代著名辞赋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 2.借指才华出众的人。
  • 枥马 lì mǎ
    拴在马槽上的马。多喻受束缚,不自由者。
  • 柏马 bǎi mǎ
    唐扬之罘就学于韩愈,中途归,韩惜而作《招扬之罘》诗以招之。诗有"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柏移就平地,马羈入厩中。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句,以柏﹑马为喻,说明就师求学方能成才之理。后遂用为典故。
  • 柑马 gān mǎ
    以木置马口中,不令食。
  • 桐马 tóng mǎ
    桐木作的马。古代祭祀用品。
  • 梢马 shāo/sào mǎ
    拉套的马。也叫“梢子马”。
  • 榷马 què mǎ
    对马匹实行专卖。
  • 檐马 yán mǎ
    挂在屋檐下的风铃。风吹作响。
  • 歇马 xiē mǎ
    1.休息的马。 2.休息;小驻。 3.贬谪闲居。 4.停止活动。
  • 步马 bù mǎ
    牵马调习﹑训练。
  • 母马 mǔ mǎ
    马属动物的母畜,指成年或繁殖年龄的母马。
  • 水马 shuǐ mǎ
    1.古代传说中一种生在水中的怪兽。 2.水黾的一种。身褐色,腹白色,两鬓,四足;常逆流疾步,轻快如飞。俗称水划虫。 3.海马的别名。见《本草纲目.鳞四.海马》。 4.一种轻快的船。多供竞渡用。
  • 汗马 hàn/hán mǎ
    1.战马奔走而出汗。喻指劳苦征战。 2.骏马。亦指战马。
  • 河马 hé mǎ
    哺乳动物,身体肥大,头大,长方形,嘴宽而大,尾巴短,皮厚无毛,黑褐色。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头部露出水面。产于非洲。
  • 法马 fǎ mǎ
    天平上作为重量标准的物体。今多写作"砝码"。
  • 泥马 ní/nì mǎ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构(宋高宗)再度使金,至磁州,留守宗泽劝留,不从。泽乃借神以止之,曰:此间有崔府君庙,甚灵,可以卜珓。是夜人报庙中泥马衔车辇等物填塞去路。康王因止不前。事见《宋史.宗泽传》。后敷演为泥马渡康王故事。
  • 泽马 zé/shì mǎ
    古人以为表示祥瑞的神马。语本《孝经援神契》:"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见,泽出神马。"
  • 洗马 xǐ/xiǎn mǎ
    1.在马前作前驱。 2.官名。本作"先马"。汉沿秦置,为东宫官属,职如谒者,太子出则为前导。晋时改掌图籍。隋改司经局洗马。至清末废。
  • 流马 liú mǎ
    古代的一种运载工具。
  • 海马 hǎi mǎ
    ①又称“龙落子”。鱼纲,海龙科。头部弯曲,与躯干成直角,身体被角质环所包裹,很像披甲的战马,故名。行动缓慢,以浮游甲壳类为食。中国沿海都有,可用作中药。②哺乳纲,鳍足目,海马科。头圆,嘴阔。上犬齿长而发达,犹如象牙,用来掘食贝类和抵御敌害。常成群栖息在浮冰或海岸附近。肉和脂肪可食用,牙是雕刻材料。
  • 滑马 huá mǎ
    云气名。如众马相斗之状。古以为不祥。
  • 渴马 kě mǎ
    谓驯马时控制其饮水,使之习惯忍渴。
  • 火马 huǒ mǎ
    以火惊之,使冲敌阵的马。
  • 灯马 dēng mǎ
    成束的灯心。
  • 灶马 zào mǎ
    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2.灶神的坐骑。 3.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鳖鸡。
  • 烈马 liè mǎ
    烈性的马。
  • 烧马 shāo mǎ
    元代俗语。指大祭。
  • 爵马 jué mǎ
    古代两种角斗性质的杂耍。泛指玩赏之物。爵﹐通"雀"。
  • 父马 fù/fǔ mǎ
    雄马。
  • 牛马 niú mǎ
    ①牛和马:其畜宜牛马,其谷宜黍稷。②比喻不得已而从事艰苦劳动的人:一世做牛马。
  • 牧马 mù mǎ
    1.牧放马匹。 2.古代作战多用战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或胡骑南侵。 3.放牧的马。 4.引申指胡骑或征骑。
  • 物马 wù mǎ
    谓选择马匹。
  • 牸马 zì mǎ
    母马。
  • 犬马 quǎn mǎ
    ①狗和马:声色犬马。②古代臣子在君主前的自卑之称或卑幼者在尊长前的自谦之称:犬马恋主|犬马之报。
  • 狗马 gǒu mǎ
    ①用于游猎的犬和马:狗马实外厩|人主好狗马。②臣子对君王的自谦之词:臣当效狗马之劳。
  • 猎马 liè mǎ
    打猎人所乘的马。
  • 玉马 yù mǎ
    1.玉雕的马。 2.美马。 3.喻贤臣。 4.古代屋檐头悬挂的玉片,能于风中撞击发声,用以惊鸟雀。又称玉马儿。 5.乐器上马子的美称。 6.玉质的筹码。 7.比喻奔涌的水浪。
  • 王马 wáng mǎ
    1.官马,天子之马。 2.指驾王车之马。
  • 珂马 kē mǎ
    佩饰华丽的马。
  • 班马 bān mǎ
    也称“马班”。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均为重要史书,同时也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他们对史学和文学都有重大贡献。
  • 球马 qiú mǎ
    1.犹裘马。谓衣轻裘﹐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击球和骑马。
  • 瑞马 ruì mǎ
    1.马的美称。 2.犹玉马。喻贤臣。
  • 璧马 bì mǎ
    1.璧玉和良马。语本《左传.襄公十九年》:"﹝襄公﹞贿荀偃束锦,加璧﹑乘马,先吴寿梦之鼎。"杜预注:"古之献物,必有以先,今以璧马为鼎之先。" 2.传说中指一匹神异的白马。
  • 生马 shēng mǎ
    犹生驹。
  • 田马 tián mǎ
    打猎所用的马。
  • 甲马 jiǎ mǎ
    1.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2.迷信者所画的神符。 3.披甲的战马。
  • 畋马 tián mǎ
    用于打猎的马匹。
  • 留马 liú mǎ
    1.指汉时西域宛王留匿善马事。武帝爱大宛贰师城善马,派使者持重金以请,宛王匿马不予,并杀使者。武帝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围攻宛城,取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馀匹而归。见《汉书.李广利传》。 2.引申指留下有用之材。
  • 疾马 jí mǎ
    1.病马。 2.犹骏马。走得快的马。
  • 瘦马 shòu mǎ
    1.瘦弱的马。 2.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雏妓。
  • 省马 shěng/xǐng mǎ
    宋时国家收购﹑支配马匹的一种制度。
  • 白马 bái mǎ
    1.白色的马。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4.见"白马氐"。 5.古津渡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 6.古县名。春秋卫国曹(一作"漕")邑。故治在今河南省滑县东。 7.古驿名。唐末朱全忠杀裴枢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李振言﹐沉其尸于黄河﹐驿由此著名。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 百马 bǎi mǎ
    众多的马。
  • 盗马 dào mǎ
    春秋时,秦穆公出游,其右骖亡失,穆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穆公不罪食马人,而赐其酒,以佐食。后秦晋战于韩原,晋军围穆公乘,食马者三百馀人奋力救之,遂破晋军,虏晋惠公。事见《吕氏春秋.爱士》。后用为赏罪臣而终得其力的典实。
  • 盘马 pán mǎ
    指跨马盘旋驰骋。
  • 相马 xiāng/xiàng mǎ
    谓观察马的优劣。
  • 看马 kàn/kān mǎ
    1.备马。 2.旧时迎神赛会中的神灵所乘的马。装饰华美却是空鞍,因以喻充摆设的东西。
  • 石马 shí/dàn mǎ
    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
  • 砝马 fǎ mǎ
    1.亦作"砝码"。 2.在天平﹑磅秤上用作重量标准的物体。 3.比喻事物的关键或标准。
  • 破马 pò mǎ
    劣等马。
  • 祖马 zǔ mǎ
    指出殡时驾灵车的马匹。
  • 神马 shén mǎ
    1.谓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 2.谓神异瑞祥之马。 3.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4.迷信指灶神所驭之马。 5.指画有神佛像的纸片,供祭赛时焚化用。也称纸马﹑甲马。
  • 禄马 lù mǎ
    犹禄命。古代相术术语。意谓人生禄食命运,随乘天马运行,均有定数。
  • 禺马 yú/yù/ǒu mǎ
    木制之马。
  • 种马 zhǒng/zhòng mǎ
    专供繁殖的马。
  • 秣马 mò mǎ
    饲马。
  • 秩马 zhì mǎ
    谓喂养马匹。
  • 秧马 yāng mǎ
    古代农民拔秧时所坐的器具。形如船﹐底平滑﹐首尾上翘﹐利于秧田中滑移。
  • 税马 shuì mǎ
    放马。
  • 立马 lì mǎ
    〈方〉(~儿)立刻:事情打听清楚了,~给我个回话。
  • 童马 tóng mǎ
    马驹。
  • 竹马 zhú mǎ
    1.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吏之典。 2.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
  • 笮马 zuó/zé mǎ
    古代笮地所产的名马。
  • 筋马 jīn mǎ
    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 策马 cè mǎ
    1.驱马使行。 2.古占星家用语。常与"王良"连用。意谓"王良主天马之星也。其动策马则车骑盈野。车骑盈野者﹐喻刀兵之乱也。"见《论衡.变动》"王良策马﹐车骑盈野"刘盼遂集解引孙蜀丞注。一说﹐策马亦星名。
  • 筹马 chóu mǎ
    1.亦作"筹码"。 2.古代投壶计算胜负之具。 3.博局以物计胜负亦沿称"筹马"。 4.用以比喻取决胜负的标准。 5.旧时称货币或能够代替货币的票据。 6.筹子。
  • 筰马 zuó mǎ
    古族筰都所产之马。
  • 箝马 qián mǎ
    以箝衔马口使之不能食粟。箝马而秣﹐是被围困者向敌方显示有积蓄﹑能固守的一种伪装。
  • 籍马 jí mǎ
    登记征用马匹。
  • 系马 xì/jì mǎ
    1.指在厩内系养的良马。 2.拴马。
  • 纳马 nà mǎ
    犹纳粟。明代入监之资。
  • 纸马 zhǐ mǎ
    旧俗祭祀时所用的神像纸,祭毕随即焚化。古代祭祀用牲币,秦俗用马,后演变为用木马。唐王玙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后世刻板以五色神佛像出售,名曰纸马。或谓旧时所绘神像,皆画马其上,以为神佛乘骑之用,故称纸马。又称甲马。
  • 细马 xì mǎ
    1.骏马。 2.指小马。
  • 编马 biān mǎ
    编成队列的战马。
  • 罗马 luó mǎ
    意大利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280万(1995年)。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和首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文化名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古城多规模宏大的古建筑、雕塑和喷泉,有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大杂技场、潘提翁神庙等。南部新城是一座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花园城市。市西北的梵蒂冈为罗马教廷所在地。
  • 罢马 pí mǎ
    疲敝的马。
  • 老马 lǎo mǎ
    诗歌。臧克家作。1932年发表。全诗八行。写一匹老马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这一拟喻性的意象象征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作品构思精巧,语言精练。
  • 肉马 ròu mǎ
    1.平凡的马。 2.肥壮的马。
  • 胡马 hú mǎ
    1.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2.指胡人的军队。
  • 腾马 téng mǎ
    公马。
  • 舆马 yú mǎ
    1.亦作"轝马"。 2.车马。
  • 舞马 wǔ mǎ
    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南朝宋孝武帝大明间,河南献舞马,谢庄有《舞马赋》﹑《舞马歌》。见《宋书.谢庄传》。
  • 良马 liáng mǎ
    骏马。
  • 节马 jié mǎ
    良马。
  • 苑马 yuàn mǎ
    1.苑囿和马厩。 2.苑囿中的马。
  • 草马 cǎo mǎ
    母马。
  • 荷马 hé mǎ
    相传是希腊公元前九世纪到前八世纪的盲人诗人,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是他所作,口传于世,后经民间流浪歌手整理加工而成书。
  • 营马 yíng mǎ
    1.兵马。 2.指军用马。
  • 落马 luò mǎ
    1.落下马鞍。也比喻打仗或竞赛失败。 2.江湖黑话指被逮捕。
  • 薅马 hāo mǎ
    农具名。耘禾时所乘的竹马。
  • 虽马 suī mǎ
    兽名。神话中的独角马。
  • 蚕马 cán mǎ
    诗歌。冯至作。1927年发表。取材于志怪小说《搜神记·女化蚕》。一匹白马恋着姑娘,为她犁地,又为她找回了父亲。白马最终被残杀,马皮悬挂壁上。在暴风雨之夜,大地将要崩溃的一瞬,马皮裹住了姑娘,把她变成蚕茧。作品中白马形象体现出一种对爱情始终不渝的人生态度。
  • 蜀马 shǔ mǎ
    一种体型较小的马。
  • 蝒马 mián mǎ
    蝉的别名。
  • 血马 xuè/xiě mǎ
    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
  • 行马 xíng/háng mǎ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呼拒马叉子。
  • 衣马 yī/yì mǎ
    见"衣马轻肥"。
  • 裘马 qiú mǎ
    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语出《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朱熹集注:"言其富也。"
  • 解马 jiě/jiè/xiè mǎ
    马术。
  • 诈马 zhà mǎ
    1.见"诈马筵"。 2.清代帝王巡幸木兰秋狝塞宴时﹐按蒙古旧俗表演的一种马戏。
  • 诞马 dàn mǎ
    即但马。仪仗队中不施鞍辔的备用马。
  • 课马 kè mǎ
    牝马。课﹐同"骒"。
  • 调马 tiáo/diào mǎ
    驯调马匹。
  • 谷马 gǔ/gǔ/yù mǎ
    犹喂马。谓备集草料﹐作好战斗准备。
  • 豆马 dòu mǎ
    旧时巫术,谓撒豆成马。
  • 象马 xiàng mǎ
    1.象和马,后常指骑乘。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一说指财富。见范祥雍校注。 2.指海象与海马。
  • 豪马 háo mǎ
    传说中的一种四脚有长毛的马。
  • 财马 cái mǎ
    一种迷信品。用黄纸印的财神画像。
  • 趣马 qù/cù mǎ
    古官名,掌管王马。
  • 转马 zhuǎn/zhuàn mǎ
    旧时闽俗称新婚女儿偕女婿回门为"转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