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蛮” 词语大全
-
东蛮
dōng mán
1.指东谢蛮。 2.唐鼓吹铙歌名。 -
乃蛮
nǎi mán
1.也称乃蛮部,一作奈曼。古族名。辽金时,游牧于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文化较高,统治阶层信景教。至元太祖时始灭。 2.蒙语"八"。 -
乌蛮
wū mán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
八蛮
bā mán
古谓南方的八蛮国。《周礼.夏官.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礼记.王制》"南方曰蛮"孔颖达疏引《尔雅》汉李巡注云:"一曰天竺,二曰咳首,三曰僬侥,四曰跛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七曰狗轵,八曰旁春。"后以泛指外族。 -
六蛮
liù/lù mán
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 -
凶蛮
xiōng mán
凶恶野蛮。 -
刁蛮
diāo mán
狡猾蛮横。 -
动蛮
dòng mán
方言。指动手打人等野蛮行为。 -
南蛮
nán/nā mán
1.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2.旧时小说中辽﹑金人对宋及宋人的称呼。 -
土蛮
tǔ mán
旧指仡佬族。 -
夷蛮
yí mán
古代对东方和南方各族的泛称。 -
小蛮
xiǎo mán
1.唐白居易的舞妓名。 2.泛指姬妾。 3.酒器名。 -
山蛮
shān mán
旧指居住在山间的南方某些少数民族。 -
强蛮
qiáng/qiǎng/jiàng mán
强横凶蛮。如:鹞鹰是鸟类中很强蛮的一种。 -
戎蛮
róng mán
1.亦作"戎曼"。即蛮氏。古族名。西戎的一支。春秋时分布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一带。后为楚所灭。 2.泛指四夷。 -
放蛮
fàng mán
使用蛮横手段。 -
村蛮
cūn mán
粗野。 -
楚蛮
chǔ mán
古代指楚国境内的民族。 -
樊蛮
fán mán
唐白居易的家妓樊素﹑小蛮的并称。 -
横蛮
héng/hèng mán
蛮横。 -
洞蛮
dòng mán
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浅蛮
qiǎn/jiān mán
我国古代对南方发展程度较高,生活习俗等比较接近汉族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
渔蛮
yú mán
指以舟为家的渔民。 -
溪蛮
xī mán
即五溪蛮。东汉至宋对分布在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区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无溪﹑辰溪),故称。 -
狮蛮
shī mán
1.宋代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亦借指这种蒸糕。 2.古代武官腰带钩上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带。 3.指旧时节日赛会扮演的狮子﹑蛮王。 -
獠蛮
liáo mán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 -
生蛮
shēng mán
古时对南方未入州城定居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
瘴蛮
zhàng mán
旧指南方少数民族。 -
白蛮
bái mán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分布于今云南省滇池﹑洱海地区及四川省南部。唐时其首领参加了南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首领段氏在云南建立了大理国。白蛮中居今洱海地区者﹐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
百蛮
bǎi mán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 -
绵蛮
mián mán
《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毛传:"绵蛮,小鸟貌。"朱熹集传:"绵蛮,鸟声。"王国维《观堂集林.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虫之小者曰蠛蒙,鸟之小者亦曰绵蛮,殆皆微字之音转。"《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绵蛮黮?。"李善注:"《韩诗》曰:'绵蛮黄鸟',薛君曰:'绵蛮,文貌。'"历来诗文中多用小鸟﹑鸟声二说。指小鸟或鸟鸣声。 -
缗蛮
mín mán
鸟鸣声。 -
耍蛮
shuǎ mán
[方]∶蛮不讲理。 -
茫蛮
máng mán
1.亦作"茫诏"。 2.古代西南部族名。 -
荆蛮
jīng mán
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 -
蛮劲
mán jìn/jìng
粗猛的劲头。 -
蛮儿
mán ér/er
唐代名歌舞伎。后亦泛指舞姬侍妾。 -
蛮土
mán tǔ
古时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
蛮僥
mán jiǎo/yáo
蛮地﹑边徼。泛指边远地区。指南方边塞。 -
蛮功
mán gōng
谓用暴力强迫的办法。 -
蛮客
mán kè
南方客商。 -
蛮娘
mán niáng
指南方青年妇女。 -
蛮声
mán shēng
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声。 -
蛮俗
mán sú
蛮地风俗。 -
蛮婆
mán pó
年龄较大的南方妇女。 -
蛮庭
mán tíng
指南方部族首领之家。 -
蛮利
mán lì
唐时南诏国对唐人任师保的尊称。 -
蛮弦
mán xián
指南方少数民族的弦乐器。 -
蛮会
mán huì/kuài
南宋时发行的一种纸币。会﹐是南宋纸币会子的简称;蛮﹐是元朝对南宋的蔑称。 -
蛮干
mán gān/gàn
硬干;胡作。 -
蛮夷
mán yí
1.亦作"蛮彝"。 2.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
蛮市
mán shì
南蛮集市。 -
蛮强
mán qiáng/qiǎng/jiàng
蛮横倔强。 -
蛮唱
mán chàng
指南方少数民族的歌。 -
蛮估
mán gū/gù
古代指南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贾。 -
蛮俚
mán lǐ
见"蛮里"。 -
蛮人
mán rén
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 -
蛮寇
mán kòu
蛮邦强徒。 -
蛮头
mán tóu/tou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祭神用品。以面粉包肉为人头形﹐故称。 -
蛮书
mán shū
给蛮方的战书。 -
蛮做
mán zuò
胡作;硬干。 -
蛮妆
mán zhuāng
南方的妆饰。 -
蛮勇
mán yǒng
强悍勇猛。 -
蛮军
mán jūn
蛮族军队。 -
蛮僰
mán bó
犹蛮夷。僰﹐古西南夷名﹐今云南贵州尚有其种族。 -
蛮君
mán jūn
对蛮人的戏称。 -
蛮奴
mán nú
1.指舞姬;婢仆。 2.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 -
蛮作
mán zuò
蛮干。 -
蛮床
mán chuáng
藤床。藤产于南方﹐故称。 -
蛮力
mán lì
粗笨的气力。 -
蛮夏
mán xià
蛮夷与华夏。泛指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 -
蛮僿
mán sài
粗野闭塞。 -
蛮峒
mán tóng/dòng
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
蛮彝
mán yí
见"蛮夷"。 -
蛮垂
mán chuí
指南方边境。垂﹐通"陲"。 -
蛮子
mán zǐ
1.古代戎蛮部落的首领。子﹐爵位名。 2.泛指部落首领。 3.旧时泛称某些少数民族或南方人。带有轻视的意思。 -
蛮左
mán zuǒ
即蛮夷。隋唐时语。 -
蛮为
mán wéi/wèi
胡作;硬干。 -
蛮府
mán fǔ
旧指主管少数民族的官署。 -
蛮布
mán bù
旧指南方少数民族所织的布。 -
蛮僮
mán tóng/zhuàng
见"蛮童"。 -
蛮圻
mán qí/yín
见"蛮畿"。 -
蛮箐
mán qìng/jīng
南方少数民族设置的竹弩。 -
蛮野
mán yě
野蛮。 -
蛮藤
mán téng
南方所产的藤。可编簟席。 -
蛮酒
mán jiǔ
南方造的酒。 -
蛮鴃
mán jué
谓南方话像伯劳鸟叫。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赵岐注:"今此许行,乃南楚蛮夷,其舌之恶,如鴃鸟耳。鴃,博劳鸟也。" -
蛮暴
mán bào/pù
凶横粗野。 -
蛮畿
mán jī
1.亦作"蛮圻"。 2.古代九畿之一。又称蛮服。 -
蛮樯
mán qiáng
指南方船舶。 -
蛮族
mán zú
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境外其他民族的蔑称。主要指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克尔特人、斯拉夫人等。古代末期、中世纪初期入侵罗马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
蛮查
mán chá/zhā
古代果木名。 -
蛮荒
mán huāng
泛指远离京畿而文化﹑经济落后的僻远地区。 -
蛮王
mán wáng
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 -
蛮语
mán yǔ/yù
南方少数民族的言语。 -
蛮虫
mán chóng
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 -
蛮话
mán huà
1.横蛮的话。 2.指不易听懂的南方话。 -
蛮鼓
mán gǔ
南方一种大鼓。也叫蜀鼓。 -
蛮裔
mán yì
蛮荒之地。 -
蛮貃
mán mò
见"蛮貊"。 -
蛮落
mán luò/là
1.指南方少数民族部落。 2.犹荒落。 -
蛮鼍
mán tuó
南方少数民族的鼍鼓。 -
蛮货
mán huò
南方出产的货物。 -
蛮悍
mán hàn
蛮横剽悍。 -
蛮鞭
mán biān
西南少数民族用以驱使牲畜的用具。 -
蛮虏
mán lǔ
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蛮男
mán nán
方言。指男性童仆。 -
蛮锦
mán jǐn
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所织的锦。 -
蛮舶
mán bó
古代指我国南方从事海上贸易的船舶。包括外国商船。 -
蛮珍
mán zhēn
指南方所产珍贵物品。 -
蛮童
mán tóng
1.亦作"蛮僮"。 2.南方的童仆。 -
蛮靴
mán xuē
亦作“蛮鞾”。舞鞋。多用麂皮制成。 -
蛮罽
mán jì
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生产的一种毛织品。 -
蛮邸
mán dǐ
见"蛮夷邸"。 -
蛮畜
mán xù/chù
詈词。犹言蛮子畜牲。 -
蛮里
mán lǐ
1.亦作"蛮俚"。 2.古代少数民族蛮人的别称。 -
蛮猺
mán yáo
1.亦作"蛮徭"。 2.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
蛮船
mán chuán
蛮舶。 -
蛮牌
mán pái
用南方产的粗藤做的盾牌。 -
蛮缠
mán chán
不讲道理地纠缠。 -
蛮民
mán mín
泛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 -
蛮花
mán huā
蛮地的花。 -
蛮禽
mán qín
鹧鸪的别名。 -
蛮瘴
mán zhàng
南方瘴气。 -
蛮榼
mán kē
南方制的酒器。 -
蛮果
mán guǒ
指南方的水果。 -
蛮淫
mán yín
野蛮淫乱。 -
蛮隶
mán lì/dài
由南方少数民族人充当的奴隶。 -
蛮犷
mán guǎng
粗野强悍。 -
蛮茶
mán chá
南方地区所产的茶叶。 -
蛮音
mán yīn
南方口音。 -
蛮气
mán qì
粗犷悍勇的风气。 -
蛮纸
mán zhǐ
蛮方产的纸。 -
蛮方
mán fāng
南方。 -
蛮溪
mán xī
指南方的溪流。 -
蛮皮
mán pí
顽劣﹐不听话。 -
蛮烟
mán yān
1.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山林中的瘴气。 2.特指外来的鸦片烟。 -
蛮貉
mán hé/háo/mò
见"蛮貊"。 -
蛮歌
mán gē
南方少数民族之歌。 -
蛮蕉
mán jiāo
芭蕉。因产于南方﹐故称。 -
蛮荆
mán jīng
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
蛮盒
mán hé
一种藤制的由底盖相合而成的盛器。藤产南方﹐故称。 -
蛮莫
mán mò/mù
旧土司名。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分孟密北部地置安抚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附近地区;万历三十二年地入缅甸。清初曾再度内属﹐乾隆后又属缅甸。 -
蛮蜑
mán dàn
南方少数民族名。多船居﹐称蜑户﹐也称蛋户。 -
蛮猓
mán guō
旧时对西南方某些落后部族的蔑称。 -
蛮笺
mán jiān
亦作“蛮牋”。唐 时高丽纸的别称。亦指 蜀 地所产名贵的彩色笺纸。 -
蛮氏
mán shì/zhī
1.古国名。在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南﹐汝阳县东南。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 -
蛮服
mán fú/fù
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为一服﹐共分成九服。蛮服在卫服之外﹐夷服之内﹐为第六服。 2.泛称远离京城的边远地区。 -
蛮村
mán cūn
蛮人的村庄。亦泛指荒村。 -
蛮触
mán chù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为典﹐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
蛮江
mán jiāng
指四川青衣江。因自塞外流入乐山境与岷江会合﹐故称。亦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带的江水。 -
蛮酋
mán qiú
蛮人的首领。 -
蛮楚
mán chǔ
即蛮荆。 -
蛮性
mán xìng
粗暴的性格。 -
蛮獠
mán liáo
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蛮蛮
mán mán
1.比翼鸟。 2.水兽名。 3.鸟声。 -
蛮狄
mán dí
旧时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蛮貊
mán mò
1.亦作"蛮貉"。亦作"蛮貃"。 2.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
蛮腰
mán yāo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白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后亦以"蛮腰"指善舞女子的细腰。 -
蛮髦
mán máo
犹蛮夷。语出《诗.小雅.角弓》:"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
蛮徭
mán yáo
见"蛮猺"。 -
蛮陬
mán zōu
泛指南方边远地区人民聚居处。 -
要蛮
yào/yāo mán
指王畿外极僻远的蛮荒之地。要﹐要服。 -
触蛮
chù mán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触和蛮,古代寓言中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后因以"触蛮"称因争细微私利而兴师动众。 -
诸蛮
zhū mán
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