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虎” 词语大全

  • 三虎 sān hǔ
    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着称的三人。指东汉贾彪兄弟三人。 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着称的三人。指宋代杨纮﹑王鼎﹑王绰三人。 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
  • 两虎 liǎng hǔ
    比喻两雄,两个强者。
  • 九虎 jiǔ hǔ
    指王莽的九个将军。《汉书.王莽传下》:"﹝王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汉书.冯衍传上》:"﹝皇帝﹞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后用以喻强悍之军。
  • 乳虎 rǔ hǔ
    1.育子的母虎。 2.初生的小虎。
  • 二虎 èr hǔ
    1.方言。莽撞;大胆。 2.方言。傻气。
  • 云虎 yún hǔ
    谓云龙风虎。比喻圣主贤臣之遇合。
  • 五虎 wǔ hǔ
    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私党中的五个文臣。 2.指南明桂王时与锦衣指挥使李元胤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
  • 伏虎 fú hǔ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 假虎 jiǎ/jià hǔ
    比喻借用他人之势作威作福的人。
  • 兕虎 sì hǔ
    1.兕与虎。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 八虎 bā hǔ
    指明武宗时刘瑾﹑马永成等八宦官。
  • 分虎 fēn/fèn hǔ
    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
  • 刺虎 cì/cī hǔ
    1.杀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见《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后因以"刺虎"为一举两得之典实。 2.中草药名。 3.昆剧传统剧目。清传奇《虎口馀生》之一出(一般多误为《铁冠图》之一出)。写明将周遇吉兵败代州,回宁武关别母,其母责令再战,并先令媳﹑孙自尽,然后放火自焚。周出战,被闯王部将射伤,后自尽。
  • 包虎 bāo hǔ
    谓包以虎皮。语本《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之以虎皮。"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 卫虎 wèi hǔ
    指晋卫玠。
  • 卧虎 wò hǔ
    1.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 2.喻官职的尊严。 3.比喻残暴凶横之人。 4.比喻山势。
  • 参虎 cān hǔ
    即参星。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故称。
  • 唬虎 hǔ/xià hǔ
    吓唬。
  • 喇虎 lǎ hǔ
    1.亦作"喇唬"。 2.凶恶无赖。
  • 四虎 sì hǔ
    清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
  • 壁虎 bì hǔ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 季虎 jì hǔ
    指东汉贾彪。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时称贾氏三虎。因彪最幼,故称季虎。在兄弟中名望最高,与同郡荀氏八龙中名望最高的荀爽齐名。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 孩虎 hái hǔ
    小老虎。
  • 射虎 shè/yè/yì hǔ
    1.指汉李广和三国吴孙权射虎的故事。 2.诗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气。 3.猜灯谜。灯谜亦名灯虎﹐故称。
  • 履虎 lǚ hǔ
    见"履虎尾"。
  • 嵎虎 yú hǔ
    负嵎之虎。语出《孟子.尽心下》。
  • 市虎 shì hǔ
    1.市中的老虎。市本无虎,因以比喻流言蜚语。语本《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2.比喻横行市井的恶霸。 3.旧时称行于市区的汽车。以其易伤人,故称。
  • 帝虎 dì hǔ
    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误抄的字。《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以鲁为胄,以帝为虎。"因以"帝虎"为文字讹误之典。
  • 庚虎 gēng hǔ
    即白虎。指二十八宿中位于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因庚在五方中属西方,故白虎又称"庚虎"。
  • 彪虎 biāo hǔ
    猛虎。
  • 打虎 dǎ/dá hǔ
    猜谜。
  • 持虎 chí hǔ
    以猛兽皮所作的车饰。
  • 挠虎 náo hǔ
    冒犯虎威。
  • 捋虎 luō/lǚ hǔ
    见"捋虎须"。
  • 探虎 tàn hǔ
    比喻不畏艰难。
  • 搏虎 bó hǔ
    打虎。亦以喻有勇力或气势磅礴。
  • 撩虎 liāo/liáo hǔ
    见"撩虎须"。
  • 文虎 wén hǔ
    1.虎皮有文采﹐故称虎为文虎。 2.有文饰的虎形器具。 3.灯谜的别称。以古籍中文句﹑诗句或人名﹑地名为谜底的谜语。形容猜谜如射虎难中﹐故称。又称灯虎。
  • 方虎 fāng hǔ
    方叔﹑召虎的并称。为周宣王时贤臣﹐有中兴之功。
  • 暴虎 bào hǔ
    1.空手和老虎搏斗。 2.凶猛的老虎。
  • 术虎 shù/shú/zhú hǔ
    复姓。金有术虎筠寿。见《金史》本传。
  • 松虎 sōng hǔ
    即松毛虫。
  • 棍虎 gùn/hùn hǔ
    恶棍,无赖之徒。
  • 歇虎 xiē hǔ
    方言。犹厉害﹐凶狠。
  • 殿虎 diàn hǔ
    见"殿上虎"。
  • 水虎 shuǐ hǔ
    传说中的水兽。
  • 沈虎 shěn/chén hǔ
    传说中的鱼名。
  • 浮虎 fú hǔ
    《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河。"后以"浮虎"作为地方官为政仁德的典故。
  • 灯虎 dēng hǔ
    1.即灯谜。 2.比喻暂时被隐瞒着的事物。
  • 熊虎 xióng hǔ
    1.熊与虎。 2.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 3.比喻凶猛,勇猛。 4.借喻勇猛的将士。
  • 狼虎 láng hǔ
    1.狼与虎。 2.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 猛虎 měng hǔ
    即老虎。
  • 猫虎 māo/máo hǔ
    猫和虎。古代以为有益于农事的神物。
  • 玉虎 yù hǔ
    1.虎形的玉器或装饰物。 2.白虎。 3.井上的辘轳。
  • 班虎 bān hǔ
    即虎。
  • 画虎 huà hǔ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 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3."画虎类狗"的缩语。 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 白虎 bái hǔ
    1.白额虎。 2.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的总称。 3.特指迷信传说中的凶神。 4.饰白虎图像的军旗。 5.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6.古代杂伎中扮演的形象。 7.石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石灰》。 8.豆腐的别名。
  • 石虎 shí/dàn hǔ
    1.石刻的虎。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 2.似虎的石头。
  • 神虎 shén hǔ
    即神虎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宫门名。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
  • 穷虎 qióng hǔ
    窘急之虎。
  • 笔虎 bǐ hǔ
    唐代李阳冰善作篆书﹐时人称为"笔虎"。
  • 符虎 fú hǔ
    即铜虎符。汉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 纸虎 zhǐ hǔ
    纸扎的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
  • 绣虎 xiù hǔ
    《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
  • 缚虎 fù hǔ
    捆住猛虎。亦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
  • 罴虎 pí hǔ
    喻勇士。
  • 翼虎 yì hǔ
    添上翅膀的老虎。多用以喻气焰嚣张的恶人。
  • 老虎 lǎo hǔ
    ①虎的通称。②指大量耗费能源或原材料的设备:煤~ㄧ电~。③指有大量贪污、盗窃或偷漏税行为的人。④比喻凶恶的人:母~。
  • 螭虎 chī hǔ
    1.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 2.传说中的龙子之一。亦指器物上的龙形。
  • 腾虎 téng hǔ
    奔腾的虎。
  • 艾虎 ài hǔ
    艾虎1哺乳动物,背部棕黄色或淡黄色。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毛皮可制衣物。也叫地狗。 艾虎2 [àihǔ]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东西,旧俗端午节给儿童戴在头上,认为可以驱邪。
  • 芦虎 lú hǔ
    蟹的一种。
  • 虎翼 hǔ yì
    1.谓为虎添翼。喻助长强暴之势而使之益强。 2.古战阵名。 3.宋代军队名。
  • 虎貔 hǔ pì
    比喻勇猛的战士。语出《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
  • 虎跱 hǔ zhì
    谓雄踞一方。
  • 虎观 hǔ guān/guàn
    白虎观的简称。为汉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 虎韬 hǔ tāo
    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
  • 虎贲 hǔ bēn/bì/féi
    古代指勇士;武士。
  • 虎魄 hǔ pò
    同‘琥珀 ’。
  • 虎舅 hǔ jiù
    猫的别名。
  • 虎脊 hǔ jǐ
    本谓骏马毛色如虎。后用作骏马的代称。
  • 虎穴 hǔ xué
    比喻危险的境地:龙潭~ㄧ不入~,不得虎子。
  • 虎节 hǔ jié
    1.周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 2.泛指符节。
  • 虎符 hǔ fú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符验证。
  • 虎钳 hǔ qián
    老虎钳 ①。
  • 虎馆 hǔ guǎn
    虎闱。即国子学。
  • 虎门 hǔ mén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 2.国子学的别称。 3.地名。一曰虎头门。在广东省东莞市西南﹐扼珠江出海之口﹐东有大虎山﹐西有小虎山﹐两山相对如门﹐故名。中外船舶之入广州者﹐必由香港入珠江﹐经虎门﹐始达广州。清道光年间﹐林则徐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英国侵略军。
  • 虎阜 hǔ fù
    即虎丘。
  • 虎阚 hǔ kàn/hǎn
    虎怒视貌。语本《诗.大雅.常武》:"阚如虓虎。"
  • 虎视 hǔ shì
    ①贪婪而凶狠地注视:~中原。②威严地注视:战士们~着山下的敌人,抑制不住满腔怒火。
  • 虎路 hǔ lù
    即虎落。
  • 虎韔 hǔ chàng
    虎皮制的弓袋。
  • 虎眼 hǔ yǎn
    1.形容旋转的水波纹。 2.荔枝的一种。 3.一种糖制的食品名称。
  • 虎蟹 hǔ xiè
    蟹的一种。壳上有像虎的斑纹。
  • 虎穽 hǔ jǐng
    捕虎的陷阱。比喻艰险的境地。
  • 虎骨 hǔ gǔ/gū
    为猫科动物虎(Panthera tigyis)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如:虎骨酒。
  • 虎諕 hǔ xià/háo
    犹吓唬。
  • 虎豹 hǔ bào
    1.喻指残暴之人。 2.比喻勇猛的战士。 3.比喻富有文采。 4.形容怪石。
  • 虎落 hǔ luò/là
    篱落;藩篱。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亦用以作为边塞分界的标志。
  • 虎虎 hǔ hǔ
    1.形容威武雄壮或精神﹑气势旺盛的样子。 2.象声词。形容声音猛烈。
  • 虎踔 hǔ chuō
    虎跃。比喻笔势刚健。
  • 虎膺 hǔ yīng
    手掌。
  • 虎骑 hǔ qí
    勇猛的骑兵。
  • 虎蛟 hǔ jiāo
    鱼名。鱼身蛇尾形。
  • 虎螭 hǔ chī
    虎与龙。比喻勇猛威武。
  • 虎跃 hǔ yuè
    猛虎腾跃。比喻人得时奋起。
  • 虎闱 hǔ wéi
    1.古时国子学的代称。因其地在虎门之左﹐故有是称。 2.犹虎门。
  • 虎竹 hǔ zhú
    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 虎箓 hǔ lù
    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
  • 虎踞 hǔ jù
    1.如虎之蹲踞。比喻人物威武。 2.喻指地形的雄壮险要。 3.形容怪石雄伟之状。
  • 虎臣 hǔ chén
    1.比喻勇武之臣。 2.指虎贲氏之官。
  • 虎队 hǔ duì/zhuī
    比喻勇猛的军队。
  • 虎卫 hǔ wèi
    守卫王宫或国门的勇士。
  • 虎柝 hǔ tuò
    柝﹐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
  • 虎书 hǔ shū
    传说中的一种字体。
  • 虎势 hǔ shì
    〈方〉形容健壮:这小伙子膀大腰粗的,长得真~。也作虎实。
  • 虎将 hǔ jiāng/jiàng
    勇猛善战的将领。
  • 虎溪 hǔ xī
    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 虎盐 hǔ yán
    1.虎形的盐。语本《左传.僖公三十年》:"盐虎形。" 2.诗人亦用以喻指雪。
  • 虎彪 hǔ biāo
    虎。多形容勇猛之士。彪﹐小虎。
  • 虎牙 hǔ yá
    俗称突出的犬牙。
  • 虎尾 hǔ wěi/yǐ
    比喻危险的境地。
  • 虎仆 hǔ pū/pú
    兽名。《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晋张华《博物志》:"逢伯云所说,有兽缘木,緑文似豹,名虎仆,毛可为笔。"后因以为笔之代称。
  • 虎变 hǔ biàn
    像虎皮斑纹的变化,后多比喻杰出人物行藏变化莫测:大贤虎变愚不测。
  • 虎皮 hǔ pí
    1.老虎的皮。 2.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3.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4.冠名。 5.荔枝的一种。
  • 虎掌 hǔ zhǎng
    天南星之别名。中药。
  • 虎珀 hǔ pò
    见"虎魄"。
  • 虎旗 hǔ qí
    绘有虎形的旗帜。古代军中所用。
  • 虎痴 hǔ chī
    三国魏许褚的别号。因其勇猛而痴愚﹐故有是称。
  • 虎戟 hǔ jǐ
    1.古代虎贲之士所执的戟。 2.泛指警卫之士。
  • 虎吻 hǔ wěn
    老虎口。比喻极危险的境地。
  • 虎头 hǔ tóu/tou
    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 2.一种屋饰。 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 4.晋代画家顾恺之字。
  • 虎侯 hǔ hóu/hòu
    边缘以虎皮为饰的箭靶。周代供王大射时用。
  • 虎疫 hǔ yì
    "虎列拉"的简称。参见"虎列拉"。
  • 虎旅 hǔ lǚ
    1.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为卫士之称。 2.指勇猛的军队。
  • 虎威 hǔ wēi
    指武将的威风。也指威武的气概。
  • 虎噬 hǔ shì
    虎啮食。比喻勇猛。
  • 虎棍 hǔ gùn/hùn
    恶棍。
  • 虎班 hǔ bān
    1.虎的斑纹。亦指有虎纹的骏马。班﹐通"斑"。 2.有彩绘的茶盏。
  • 虎刺 hǔ cì/cī
    1.植物名。常绿灌木﹐高约二尺许。枝叶繁茂﹐茎上密生细刺。叶小﹐卵形﹐质硬。初夏枝梢开淡黄色或白色小花。花瓣四裂﹐花后结小圆实﹐经久不落。可供观赏﹐亦可入药。 2.马的一种颜色。
  • 虎士 hǔ shì
    谓勇猛如虎之战士。周代虎贲氏下有虎士。
  • 虎争 hǔ zhēng
    比喻争夺的剧烈。
  • 虎媒 hǔ méi
    虎为媒妁。
  • 虎狼 hǔ láng
    比喻凶狠残暴的人:~之辈ㄧ~之心。
  • 虎口 hǔ kǒu
    虎口1比喻危险的境地:~脱险ㄧ逃离~。 虎口2 [hǔkǒu]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 虎崽 hǔ zǎi
    幼小的虎。
  • 虎中 hǔ zhōng
    古代射礼用具名。刻木为伏虎形﹐凿其背为口﹐行射礼时纳筭筹于其中﹐用以记数。中﹐盛算筹之器。
  • 虎气 hǔ qì
    形容有气势:小伙子方脸大眼,瞧着挺~。
  • 虎炳 hǔ bǐng
    谓文采如虎纹明着。
  • 虎啸 hǔ xiào
    1.虎吼叫。 2.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语本《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 虎冠 hǔ guān/guàn
    谓虎而戴冠。喻指凶恶残暴之人。
  • 虎伥 hǔ chāng
    俗传引导猛虎食人的鬼物。多用以比喻助恶为虐的人。
  • 虎戏 hǔ xì/hū
    华佗五禽戏之一。为强身术之一种。
  • 虎吏 hǔ lì
    凶残如虎之酷吏。
  • 虎文 hǔ wén
    1.虎身上的斑纹。 2.汉代武官服。
  • 虎子 hǔ zǐ
    1.小虎﹑乳虎。 2.喻勇健的男孩。 3.便壶。因形作伏虎状﹐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汉代王室贵族亦有以玉为之者。汉﹑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
  • 虎略 hǔ lüè
    克敌制胜的军事策略。
  • 虎丘 hǔ qiū
    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海拔30多米,山不高却气势雄奇,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有云岩寺塔(虎丘塔)、剑池(阖闾墓)和二山门、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等名胜古迹。为苏州游览胜地。
  • 虎彝 hǔ yí
    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器上刻画虎形。
  • 虎殿 hǔ diàn
    汉未央宫白虎殿的简称。汉时为诸儒讲解经学之所。后泛称宫中讲学之所。
  • 虎兕 hǔ sì
    虎与犀牛。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 虎喙 hǔ huì
    虎口。亦比喻险恶之境。
  • 虎奔 hǔ bēn/bèn
    即虎贲。
  • 虎校 hǔ xiào/jiào
    谓勇武的将士。
  • 虎女 hǔ nǚ/rǔ
    对女子的美称。谓女子杰出﹐有英武之气。
  • 虎卜 hǔ bǔ/bo
    卜法之一。
  • 虎吓 hǔ xià/hè
    1.犹吓唬。 2.诈骗。
  • 虎步 hǔ bù
    ①矫健威武的脚步:迈着~,噔噔噔地走上台来。②〈书〉形容举止威武,也指称雄于一方:~关中。
  • 虎爪 hǔ zhǎo/zhuǎ
    1.虎之爪;虎爪形。 2.虎爪书。书体的一种。
  • 虎幄 hǔ wò
    1.以虎纹为饰的幄幕。 2.犹虎帐。
  • 虎拜 hǔ bài
    召穆公名虎﹐周宣王时人。因平定淮夷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稽首拜谢。《诗.大雅.江汉》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之语。后因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
  • 虎牢 hǔ láo
    古邑名。春秋时属郑国﹐旧城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形势险要﹐历代为军事重镇。汉初于此置成皋县。
  • 虎夫 hǔ fū/fú
    猛士。
  • 虎榜 hǔ bǎng/bàng
    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到了清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龙虎榜"。
  • 虎劲 hǔ jìn/jìng
    (~儿)勇猛的劲头儿:他干起活来真有股子~儿。
  • 虓虎 xiāo hǔ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
  • 虬虎 qiú hǔ
    犹龙虎。比喻君臣或贤人。
  • 虫虎 chóng hǔ
    书体名。虫书与虎书的合称。
  • 虾虎 xiā/há hǔ
    1.土附的别名。 2.江苏省宜兴市的别称。
  • 蚌虎 bàng hǔ
    虫名。地鳖的别称。
  • 蝇虎 yíng hǔ
    蜘蛛的一种。体小脚短﹐色白或灰﹐不结网。常在墙壁上捕食苍蝇和其他小虫。俗称苍蝇老虎。
  • 蝎虎 xiē hǔ
    1.守宫;壁虎。 2.方言。厉害。
  • 诗虎 shī hǔ
    1.喻作诗能手。 2.用诗句为谜面的谜语。因虎难射中﹐形容谜的难猜﹐故名。
  • 貔虎 pì hǔ
    1.亦作"豼虎"。亦作"?虎"。 2.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3.比喻勇猛的将士。 4.比喻桀骜不驯的武夫。
  • 貙虎 chū hǔ
    1.即貙。 2.貙和虎。亦泛指猛兽。 3.比喻勇猛的武士。
  • 贙虎 xuàn hǔ
    猛虎。
  • 豺虎 chái hǔ
    1.豺与虎。泛指猛兽。 2.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