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罪” 词语大全
-
上罪
shàng/shǎng zuì
重罪。 -
下罪
xià zuì
轻罪。 -
中罪
zhōnɡ zuì
1.介于轻罪与重罪之间的罪行。 2.指犯中罪的人。 -
丽罪
lì/lí zuì
被定罪。丽,通"罹"。 -
五罪
wǔ zuì
五种过失或罪恶。 -
伏罪
fú zuì
承认自己的罪过:低头~。也作服罪。 -
伐罪
fá zuì
讨伐有罪者:吊民伐罪|奉辞伐罪。 -
余罪
yú zuì
犹馀辜。 -
免罪
miǎn zuì
免除罪刑;不予法律处分。 -
公罪
gōng zuì
因公务上的过失所获之罪。 -
具罪
jù zuì
谓定成大罪。 -
军罪
jūn zuì
指充军。 -
决罪
jué zuì
判罪。 -
减罪
jiǎn zuì
减轻刑事处分。 -
出罪
chū zuì
免罪。 -
刁罪
diāo zuì
方言。责备,埋怨。 -
刖罪
yuè zuì
处以断足的刑罚。 -
刑罪
xíng zuì
触犯刑法之罪。 -
判罪
pàn zuì
法院依据法律给犯罪的人定罪。 -
办罪
bàn zuì
犹治罪。 -
功罪
gōng zuì
犹功过。 -
启罪
qǐ zuì
开罪;得罪。 -
原罪
yuán zuì
1.宽宥罪过。 2.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谓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受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故名。基督教并认为此罪一直传至所有后代,为此需要基督的救赎。亦喻指与生俱来的罪过。 -
受罪
shòu zuì
1.受到指责;承受罪责。 2.遭受折磨。 -
吃罪
chī zuì
承担罪责。 -
同罪
tóng/tòng zuì
1.同样的罪行;同样的罪名。 2.同样的过失。 3.同样论罪;同样受到处罚。 -
听罪
tīng zuì
谓服罪。 -
告罪
gào zuì
1.告发罪行。 2.宣布罪状。 3.请罪。谓犯有罪过,请予处分。后常用为表示歉意的谦辞。 -
咎罪
jiù zuì
1.罪过。 2.犹得罪。 -
四罪
sì zuì
谓舜治共工﹑歡兜﹑三苗﹑鲧四凶之罪。 -
坐罪
zuò zuì
1.治罪;获罪。 2.特指因连坐而获罪。 -
多罪
duō zuì
1.谓罪重。引申为罪重的人。 2.失礼致歉之词。 -
嫁罪
jià zuì
转移罪责。 -
委罪
wěi zuì
推委罪责。 -
婴罪
yīng zuì
犹获罪。 -
定罪
dìng zuì
审判机关认定某违法行为符合刑事法律规定的某个罪名。 -
宥罪
yòu zuì
赦免罪过。 -
宫罪
gōng zuì
即宫刑。 -
宿罪
sù/xiǔ/xiù zuì
1.谓积有旧怨。 2.过去的罪过。 3.前世的罪孽。 -
小罪
xiǎo zuì
不入于五刑的罪。亦泛指小的罪行。 -
布罪
bù zuì
告罪。 -
平罪
píng zuì
谓公平治罪。 -
愆罪
qiān zuì
罪过,罪恶。 -
开罪
kāi zuì
得罪。 -
引罪
yǐn zuì
承认罪过。 -
归罪
guī zuì
把罪过归于某个人或集体:~于人。 -
当罪
dāng/dàng zuì
1.谓应该抵罪;抵罪。 2.谓罚当其罪。 -
待罪
dài/dāi zuì
①官吏供职的谦辞。意谓随时准备因失职而被治罪:无功窃宠,待罪河东。②等待惩处:免冠徒跣待罪。 -
徒罪
tú zuì
1.徒刑之罪。 2.泛指罪罚。 -
得罪
dé zuì
①获罪:得罪于天子。②冒犯;触怒:得罪了人。③客套语。犹言对不起:得罪之处,尚祈海涵。 -
怪罪
guài zuì
责备;埋怨:这事不要~他丨要是上面~下来怎么办? -
恕罪
shù zuì
原谅过错。多用为请勿计较的套语。 -
悔罪
huǐ zuì
悔恨自己的罪恶:有~表现。 -
悬罪
xuán zuì
谓应当加罪而迟迟不处理。 -
情罪
qíng zuì
罪情。 -
惭罪
cán zuì
惭愧有罪。自谦之词。 -
戮罪
lù zuì
杀戮有罪的人。 -
戴罪
dài zuì
明代被判了罪的官员仍留职任用,称为"戴罪"。 -
抱罪
bào zuì
对自己的错误心怀愧疚;负疚。 -
折罪
zhē/zhé/shé zuì
1.赎罪,抵消罪过。 2.折受;折杀。 -
抵罪
dǐ zuì
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处罚。 -
拟罪
nǐ zuì
定罪。 -
按罪
àn zuì
问罪;治罪。 -
放罪
fàng zuì
赦罪开释。 -
数罪
shù/shǔ/shuò zuì
列举罪状。 -
斩罪
zhǎn zuì
斩首之罪。 -
断罪
duàn zuì
判罪。 -
族罪
zú zuì
谓罪及父﹑母﹑妻三族。 -
无罪
wú zuì
1.没有罪过;没有犯罪。 2.指没有犯罪的人。 3.不予论罪。 -
替罪
tì zuì
1.诛灭有罪者。 2.谓代人受过。参见"替罪羊"。 -
有罪
yǒu zuì
1.有犯法的行为。亦指有犯法行为的人。 2.有过错。 3.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
服罪
fú/fù zuì
同‘伏罪’。 -
本罪
běn zuì
1.原来的刑罚。 2.本人罪行。 -
杖罪
zhàng zuì
应判杖刑的罪行。 -
极罪
jí zuì
谓当死之罪。 -
柢罪
dǐ zuì
抵罪。柢,通"抵"。 -
案罪
àn zuì
犹治罪。 -
横罪
héng/hèng zuì
无故加罪。 -
正罪
zhèng zuì
1.真正的罪行或罪犯。 2.定罪;治罪。 3.应得之罪。 -
死罪
sǐ zuì
1.亦作"死辠"。 2.应该判处死刑的罪行。 3.旧时请罪或道歉时用的套语,表示罪过很重。 4.用作表章﹑函牍中的套语。 -
治罪
zhì zuì
依据法律给犯罪人以应得的惩处。 -
法罪
fǎ zuì
刑罚律令。 -
泣罪
qì zuì
指大禹因哀怜罪人而哭泣。语本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
洋罪
yáng zuì
特别的痛苦。 -
活罪
huó zuì
活着所遭受的苦难:受~。 -
流罪
liú zuì
谓处以流放的刑罚。 -
浄罪
jìng zuì
1.亦作"净罪"。 2.洗除罪恶。 -
犯罪
fàn zuì
做出犯法的、应受处罚的事。 -
甘罪
gān zuì
犹服罪。 -
畏罪
wèi zuì
畏惧罪刑。 -
疑罪
yí/nǐ zuì
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 -
白罪
bái zuì
罪行已查清的人。 -
矫罪
jiǎo/jiáo zuì
谓假托君命之罪。 -
祸罪
huò zuì
灾祸与罪愆。 -
私罪
sī zuì
1.个人所犯的罪行。 2.由营私所获的罪行。 -
科罪
kē zuì
定罪。 -
稽罪
jī/qǐ zuì
对有罪者迟不处罚。 -
竢罪
sì zuì
谓不称职﹐听候处分。多为古代官吏任职时用的谦词。 -
笞罪
chī zuì
应受笞刑的罪行。 -
第罪
dì zuì
评定罪责。 -
纤罪
xiān/qiàn zuì
微小的罪过。 -
罚罪
fá zuì
讨伐或惩处有罪者。 -
罪案
zuì àn
罪状;罪名。 -
罪系
zuì xì/jì
囚犯。 -
罪悔
zuì huǐ
罪过。 -
罪情
zuì qíng
犯罪的情节。 -
罪放
zuì fàng
因罪流放。 -
罪徒
zuì tú
服刑的囚犯。 -
罪主
zuì zhǔ
主犯。 -
罪科
zuì kē
处罪的科条。 -
罪囚
zuì qiú
罪犯。 -
罪失
zuì shī
罪愆和过失。 -
罪孥
zuì nú
罪犯的家属。 -
罪坐
zuì zuò
归罪;连坐。 -
罪瑕
zuì xiá
罪愆。 -
罪恶
zuì è/wù/ě/wū
1.指犯罪的行为。 2.指坏事﹐错事。 -
罪业
zuì yè
佛教语。谓身﹑口﹑意三业所造之罪。亦泛指应受恶报的罪孽。 -
罪恼
zuì nǎo
罪孽烦恼。 -
罪己
zuì jǐ
引咎自责。 -
罪籍
zuì jí
罪犯的名册。亦泛指罪戾。 -
罪名
zuì míng
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的名称。如抢劫罪、伤害罪等。罪名反映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征,不能混淆不同的罪名。罪名应有法律根据,不能自行提出罪名。 -
罪目
zuì mù
罪名。 -
罪状
zuì zhuàng
罪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如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诬陷罪的罪状是“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在日常语言中,用以指犯罪行为的具体状况,如说:“该犯的罪状令人发指”。 -
罪戮
zuì lù
罪诛。 -
罪杀
zuì shā
犹虐杀。 -
罪刑
zuì xíng
按其罪行应判的刑罚。 -
罪度
zuì dù/duó
佛教语。谓拔脱引渡于罪孽之中。 -
罪死
zuì sǐ
死罪。 -
罪人
zuì rén
1.有罪的人。 2.归罪于人。 -
罪俳
zuì pái
责难嘲弄。 -
罪罟
zuì gǔ
《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罪罟。"按﹐罪﹑罟皆为网﹐然郑玄笺曰:"我诚思归﹐畏此刑罪罗网我﹐故不敢归尔。"直以罪为刑罪。后人遂宗其说﹐释为罪网。 -
罪眚
zuì shěng
犹罪愆﹐罪过。 -
罪慝
zuì tè
罪恶。 -
罪因
zuì yīn
佛教语。谓罪恶的起因。 -
罪征
zuì zhēng
指犯罪的迹象。 -
罪罚
zuì fá
惩办;处罚。 -
罪累
zuì léi/lěi/lèi
犹罪过。 -
罪咎
zuì jiù
过失;罪愆。 -
罪文
zuì wén
科罪的律文。 -
罪渎
zuì dú/dòu
犹诬赖。 -
罪法
zuì fǎ
罪罚。 -
罪祸
zuì huò
罪愆。 -
罪狱
zuì yù
罪案。 -
罪戾
zuì lì
罪愆。 -
罪报
zuì bào
罪恶的报应。 -
罪殃
zuì yāng
祸殃;罪过。 -
罪例
zuì lì
犯罪的案例。 -
罪梯
zuì tī
谓导人犯罪的阶梯。 -
罪脑
zuì nǎo
罪首。 -
罪律
zuì lǜ
治罪的律条。 -
罪垢
zuì gòu
佛教语。指罪孽。盖以其如污垢玷人自性。 -
罪愆
zuì qiān
罪过;过失:自招罪愆。 -
罪党
zuì dǎng
犯罪作恶的同伙。 -
罪款
zuì kuǎn
罪状的条款。 -
罪疾
zuì jí
1.灾祸。 2.邪恶的罪人。 -
罪孽
zuì niè
①迷信者认为当遭报应的大罪恶:罪孽深重|我今日罪孽可满了。②苦难:遭不完的罪孽。 -
罪犯
zuì fàn
亦称“犯人”。被法院定罪处刑,而且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 -
罪尤
zuì yóu
罪过。 -
罪岁
zuì suì
归罪于年岁天灾。 -
罪首
zuì shǒu
罪犯中为首者。 -
罪苦
zuì kǔ
佛教语。犹苦难。谓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
罪辜
zuì gū
犹罪咎。 -
罪辟
zuì bì/pì
刑罪。 -
罪障
zuì zhàng
佛教谓罪孽能障碍诸善﹐因称为"罪障"。 -
罪身
zuì shēn
罪己。 -
罪邮
zuì yóu
犹罪尤。 -
罪错
zuì cuò
罪行和过错。 -
罪谴
zuì qiǎn
犯罪而受谴;罪责。 -
罪隙
zuì xì
犯罪的机会﹑空子。 -
罪负
zuì fù
罪责;过失。 -
罪魁
zuì kuí
罪首。 -
罪行
zuì xíng/háng
犯罪的行为。 -
罪骩
zuì wěi
罪恶﹐枉法。 -
罪诟
zuì gòu
过错;诟病。 -
罪门
zuì mén
佛教语。指遭受苦难和造作罪恶的开始处。 -
罪责
zuì zé/zhài
1.罪罚。 2.罪行的责任。 -
罪言
zuì yán
《新唐书.杜牧传》:"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巨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清郭嵩焘有《罪言存略》。 -
罪薮
zuì sǒu
罪恶的渊薮。 -
罪衅
zuì xìn
罪行;过恶。 -
罪臧
zuì zāng/zàng/cáng
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所得的财物。臧﹐同"赃"。 -
罪谤
zuì bàng
罪责毁谤。 -
罪谪
zuì zhé
古代官吏因罪降调或流放。 -
罪隶
zuì lì/dài
1.古时罪人家属之男性没入官府为奴者。 2.泛指罪人。 -
罪黜
zuì chù
因罪被黜。 -
罪过
zuì guò/guo
①过失;过错:自言罪过。②表示有愧、于心不安的谦辞,犹言不敢当:劳您亲自送来,真是罪过。 -
罪逆
zuì nì
1.罪恶悖逆。 2.旧时人子居丧中自称之词。 3.犹罪孽。参见"罪孽深重"。 -
罪贱
zuì jiàn
责罚而鄙弃之。 -
罪诛
zuì zhū
治罪;以罪处死。 -
罪证
zuì zhèng
犯罪的证据。 -
罪辱
zuì rǔ
处罚折辱。 -
罹罪
lí zuì
遭受罪罚。 -
耐罪
nài zuì
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同"耏"。 -
自罪
zì zuì
[宗]∶或称本罪,即指一个人在自由意识下所犯的罪,与原罪(original sin)相对。 -
背罪
bèi zuì
承担罪责。 -
腐罪
fǔ zuì
应受腐刑之罪。 -
臧罪
zāng/zàng/cáng zuì
贪污受贿之罪。 -
致罪
zhì zuì
构成其罪;获罪。 -
获罪
huò zuì
得罪;遭罪。 -
蔽罪
bì zuì
判罪。 -
行罪
xíng/háng zuì
确定罪罚。 -
被罪
bèi zuì
因罪而受惩治。 -
见罪
jiàn/xiàn zuì
〈书〉见怪;怪罪 :招待不周,请勿~。 -
触罪
chù zuì
1.犯罪。 2.獬豸的别称。相传獬豸能触不正,辨奸佞,故称。 -
认罪
rèn zuì
承认自己的罪行。 -
讨罪
tǎo zuì
讨伐罪人。 -
谨罪
jǐn zuì
谓犯罪时予以减免。谨﹐通"廑"。仅。 -
议罪
yì zuì
论议定罪。 -
讯罪
xùn zuì
问罪。 -
论罪
lùn/lún zuì
定罪。 -
讼罪
sòng zuì
解辩罪过。 -
诋罪
dǐ zuì
抵罪﹔判罪。诋﹐通"抵"。 -
诛罪
zhū zuì
讨伐有罪者。 -
诬罪
wū zuì
陷人于罪。 -
请罪
qǐng zuì
①自认有罪,请求惩处:负荆请罪。②请求免罪:吏民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 -
诿罪
wěi zuì
把罪责推给别人。 -
谢罪
xiè zuì
自己承认有罪过,请求宽恕原谅:特来谢罪|登门谢罪。 -
谴罪
qiǎn zuì
责罪。 -
负罪
fù zuì
1.获罪;背上罪名。 2.抱愧;抱歉。 -
责罪
zé/zhài zuì
责怪,怪罪。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