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策” 词语大全
-
三策
sān cè
1.三道计谋。 2.汉董仲舒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武帝所赏识,任为江都相。后用为典实,借指经世良谋。 3.三篇策论。 -
上策
shàng/shǎng cè
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
下策
xià cè
不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
专策
zhuān cè
独自决定的策略。 -
中策
zhōnɡ cè
中等的计策。 -
久策
jiǔ cè
长远的策略。 -
乘策
chéng cè
骑马。 -
书策
shū cè
指夹带书册入考场。 -
云策
yún cè
策云﹐驭云。 -
仗策
zhàng cè
手持马鞭。谓骑马。 -
亲策
qīn/qìng cè
皇帝亲自主持策问。 -
仁策
rén cè
施行仁政的方策。 -
优策
yōu cè
诏策。 -
佐策
zuǒ cè
协助划策。 -
俦策
chóu cè
计策,谋略。 -
先策
xiān cè
谓预知。 -
全策
quán cè
完善的计策方略。 -
关策
guān cè
陈说计策。 -
典策
diǎn cè
见"典册"。 -
决策
jué cè
①决定策略或办法:运筹~。②决定的策略或办法:明智的~。 -
几策
jī/jǐ cè
1.机谋。 2.宋代一种奏议的文体。如苏洵有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参阅宋苏洵《嘉佑集》卷一。 -
凤策
fèng cè
1.仙人的马鞭。 2.文辞华美的奏章。 -
划策
huá/huà cè
出主意;筹谋计策:出谋~。也作画策。 -
制策
zhì cè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
前策
qián cè
1.以前的计划。 2.过去的史籍。 -
协策
xié cè
犹协助。 -
印策
yìn cè
官印和授爵的策书。 -
发策
fā/fà cè
1.发出策问。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简称策。 2.指所发出的策问。 3.发动策划。 4.拨动占卦用的蓍草。指占卜。 -
史策
shǐ cè
史册,史书。 -
吁策
xū/yù cè
大计长策。 -
哀策
āi cè
1.亦作"哀册"。 2.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
善策
shàn cè
好办法。 -
国策
guó cè
国家的基本政策。 -
圣策
shèng cè
对皇帝谋略或策书的尊称。 -
坤策
kūn cè
推演坤卦六爻所得的策数。《周易》用九,用六。《坤》用老阴六,故每爻六揲,每揲四策,六爻共得一百四十四策。合"干策"共为三百六十策,大致相当于天地循环一年之数。亦指任一阴爻的策数。策,用于《易》筮的竹签或蓍草。 -
坟策
fén cè
指典籍。 -
墨策
mò cè
谓科举时用书面形式策对。 -
壤策
rǎng cè
犹言土地政策。 -
大策
dà cè
1.重大的谋略﹑决策。 2.特指立太子﹑定帝位。 -
天策
tiān cè
1.星名。 2.帝王的谋略。 3.名号。唐高祖武德四年﹐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天策上将"﹑"天策府"。 -
失策
shī cè
计谋错误:虑无失策|此乃失策之举。 -
妙策
miào cè
非常高明的计谋、想法(智拟妙策)。 -
委策
wěi cè
指辞官不仕。策,策书,古代命官受爵的符信。 -
孤策
gū cè
独杖。喻指单独出游。 -
定策
dìng cè
1.亦作"定册"。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 2.决定方略或策略。 3.既定的政策方略。 -
宝策
bǎo cè
宝鼎神策。语本《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神策。"后以"宝策"象征天命或社稷。 -
对策
duì cè
①古代应考的人回答皇帝所问关于治国的策略。②对付的策略或办法:商量~。 -
封策
fēng cè
天子封赐王侯的文书。 -
射策
shè/yè/yì cè
1.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 2.泛指应试。 -
小策
xiǎo cè
1.小册子。 2.细鞭。 -
布策
bù cè
1.布列算筹。策,运算的筹码。 2.设策,想办法。 -
帝策
dì cè
指天帝的策命。 -
干策
gān/gàn cè
1.推演《干》卦六爻所得的蓍草茎数。《干》爻皆为老阳,其数为九,故每爻九揲,每揲四策,共得二百十六策,干策与坤策相配,总为三百六十策,以象天地循环一年的日数。 2.泛指《易》卦中每一阳爻的蓍草茎数。参阅明何楷《古周易订诂》卷十一。 -
庙策
miào cè
指朝廷的谋略。 -
廷策
tíng cè
谓会试中式者,天子亲自策问于朝廷。 -
建策
jiàn cè
出谋献策,制定策略。 -
强策
qiáng/qiǎng/jiàng cè
坚硬的马鞭子。 -
得策
dé cè
谓谋略得当。 -
御策
yù cè
驾御马匹的鞭子。 -
微策
wēi cè
精妙的策略。 -
徽策
huī cè
策书的美称。 -
悬策
xuán cè
预计。 -
愚策
yú cè
谦指自己所提的计策。 -
手策
shǒu cè
手段;本领。 -
才策
cái cè
才智和谋略。 -
执策
zhí cè
1.持鞭。 2.执持简册。 -
扶策
fú cè
1.搀扶;支撑。 2.簇拥。 -
投策
tóu cè
1.犹抽签。 2.弃鞭。 3.投杖,弃杖。 -
抗策
kàng cè
谓扬鞭驱马。 -
抬策
tái cè
扬鞭策马。 -
挟策
xié/jiā cè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 2.胸怀计谋﹑建议。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
振策
zhèn cè
扬鞭走马。 -
捶策
chuí cè
马鞭子。 -
探策
tàn cè
1.求签。 2.射策。汉代考试方法之一。因试题不明显公布,须由应试者摸取,故云。 -
推策
tuī cè
1.亦作"推筴"。 2.以蓍草或竹筹推算历数。后亦用于占卜吉凶。 -
揆策
kuí cè
犹画策。 -
摓策
féng/pěng cè
两手持蓍占卜。 -
改策
gǎi cè
鞭策其马使改变方向。策,马鞭。比喻转向。 -
政策
zhèng cè
国家、政党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是路线、方针的具体化。如中国为了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派遣大量留学生到发达国家去学习,请外国专家到中国来工作,都是行之有效的政策。 -
敛策
liǎn cè
1.谓不夸耀自己的计谋。 2.收起马鞭。喻归隐。 -
散策
sàn/sǎn cè
拄杖散步。 -
数策
shù/shǔ/shuò cè
古时一种占卦方法。按一定的方式计算蓍草的茎数,把所得的奇数作为阳,偶数作为阴,排列成卦,以预测吉凶。策,蓍草的茎。 -
文策
wén cè
策问。应试文体的一种。 -
方策
fāng cè
①办法;策略:谋求对付的方策。②同“方册”。典籍。 -
无策
wú cè
没有计谋;没有办法。 -
时策
shí cè
合时的谋略﹑计策。 -
智策
zhì cè
聪明的策略;妙策。 -
朔策
shuò cè
1.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 -
朝策
cháo cè
朝廷的策书。 -
末策
mò cè
下策。 -
权策
quán cè
权谋,计策。 -
杖策
zhàng cè
1.亦作"杖筴"。 2.拄杖。 3.执马鞭。谓策马而行。 4.谓追随;顺从。 -
枉策
wǎng cè
弯曲的马鞭。《楚辞·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王逸注:"以棘为策,既有芒刺,而又不直,则马伤深而行速。"一说指妄谬的政策。见余冠英《<楚辞>选》。 -
枝策
zhī/qí cè
谓举杖以击节。《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成玄英疏:"枝,柱也。策,打鼓杖也,亦言击节杖也。"陆德明释文引崔譔曰:"举杖以击节。"一说,谓拄杖。王先谦集解:"枝策者,拄其策而不击。" -
桂策
guì cè
桂木手杖。 -
梵策
fàn cè
见"梵册"。 -
棰策
chuí cè
鞭子。 -
殊策
shū cè
帝王对臣属特颁的策书。 -
汉策
hàn cè
指汉代史册。 -
烟策
yān cè
1.传说仙人巡天时驱使坐骑的鞭子。 2.登山用的竹杖。 -
深策
shēn cè
深远周密的计策。 -
游策
yóu cè
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漫游。 -
漏策
lòu cè
失策。 -
玄策
xuán cè
神妙的谋略。 -
玅策
miào cè
高明的计策。 -
玉策
yù cè
见"玉册"。 -
玺策
xǐ cè
见"玺册"。 -
理策
lǐ cè
犹扶杖,拄杖。 -
用策
yòng cè
出谋画策。 -
电策
diàn cè
闪电。闪电之光如鞭形﹐故名。 -
画策
huà cè
同‘划策 ’。 -
皇策
huáng cè
指《周易》中的八卦。 -
盐策
yán cè
1.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筴,同"策"。 2.盐务。 -
督策
dū cè
督促鞭策。 -
短策
duǎn cè
1.短的马鞭。 2.短杖。 3.短的简册。 4.笨拙的策略。亦用为谦词。 -
石策
shí/dàn cè
古代帝王封禅用的玉册。 -
硕策
shuò/shí cè
远大的谋略。 -
神策
shén cè
1.亦作"神筴"。卜筮所用之蓍草。 2.唐禁军名之一。详"神策军"。 -
科策
kē cè
设科射策。 -
秘策
mì/bì cè
奇秘的策略。 -
程策
chéng cè
科举考试时用作示范的文章。 -
空策
kōng/kòng/kǒng cè
空泛的策论。 -
竹策
zhú cè
竹杖。 -
符策
fú cè
1.亦作"符册"。 2.符契简策。 -
策免
cè miǎn
帝王以策书免官。 -
策勉
cè miǎn
鞭策勉励。 -
策厉
cè lì
督促勉励。 -
策划
cè huà
见"策画"。 -
策反
cè fǎn
策动敌人倒戈:那次策反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
策士
cè shì
1.本指战国时代游说诸侯的纵横之士﹐后泛指出计策﹑献谋略的人。 2.策试士人。 -
策动
cè dòng
策划鼓动:策动叛乱|幕后策动。 -
策书
cè shū
1.指古代常用以记录史实的简册。 2.指古代书写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 -
策事
cè shì
古代一种游艺活动。参加者共同以某一事物为中心﹐叙说有关典实﹐比赛谁知道得多。 -
答策
dá/dā cè
朝廷选人时﹐提出当时政治﹑经济等问题﹐要求对答﹐应选者作答﹐谓之"答策"。 -
策功
cè gōng
犹策勋。 -
策名
cè míng
1."策名委质"之省。 2.谓科试及第。 3.谓报名参加科举考试。 -
策力
cè lì
谋略与武力。 -
策勋
cè xūn
将功劳记在简策上:大飨将士,班劳策勋。 -
策励
cè lì
督促鼓励:互相策励。 -
策命
cè mìng
1.亦作"筴命"。 2.以策书封官授爵。 -
策告
cè gào
以简策相告。 -
策使
cè shǐ
役使;差遣。 -
策世
cè shì
筹谋世事。 -
策论
cè lùn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
策戒
cè jiè
天子策书上的警戒之言。 -
策官
cè guān
策封官爵。 -
策括
cè kuò
宋代称士人为应付科举策试﹐将经史及时务主要内容编成的简括材料。 -
策筮
cè shì
占卜。 -
策选
cè xuǎn
1.谋划选取。 2.经策试而中选。 -
策学
cè xué
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 -
策目
cè mù
科举考试时﹐作策试用的题目。 -
策踵
cè zhǒng
扶杖接踵而来。 -
策第
cè dì
策试和选评。 -
策望
cè wàng
策应﹐守望。 -
策文
cè wén
1.古代祭皇帝陵墓所用的哀策文。 2.策命文书。 3.策问文。 -
策辔
cè pèi
马鞭与马缰。泛指驭马的工具。 -
策援
cè yuán
策应支援。 -
策进
cè jìn
1.筹划进行。 2.犹促进。 -
策马
cè mǎ
1.驱马使行。 2.古占星家用语。常与"王良"连用。意谓"王良主天马之星也。其动策马则车骑盈野。车骑盈野者﹐喻刀兵之乱也。"见《论衡.变动》"王良策马﹐车骑盈野"刘盼遂集解引孙蜀丞注。一说﹐策马亦星名。 -
策筹
cè chóu
1.同"筹策"。 2.古代计算工具﹐因以指数学运算。 -
策对
cè duì
即对策。汉代士人应试时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策问的文章﹐后代科举亦以此为取士的部分要求。 -
策得
cè dé
犹得计。计谋得以实现。 -
策足
cè zú
谓骑乘牲口代步赶路。 -
策绥
cè suí
指驾车马之具。策﹐马鞭;绥﹐登车拉手之绳索。 -
策蹇
cè jiǎn
见"策蹇驴"。 -
策应
cè yìng
相互呼应,协同配合作战:率师策应。 -
策策
cè cè
1.象声词。 2.悲戚貌。 3.犹筹策。 -
策题
cè tí
科举策试的试题。 -
策錣
cè zhuì
顶端锋利﹐能刺马的马鞭。 -
策简
cè jiǎn
指簿册文书。 -
策府
cè fǔ
帝王藏书之所。 -
策套
cè tào
指科举时代﹐应试者断章取义﹐连缀史籍的片言只语编成的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 -
策序
cè xù
录用。 -
策拜
cè bài
谓帝王以策书命官。 -
策贼
cè zéi
谓根据迹象推测﹐查获盗贼。 -
策檄
cè xí
策文檄文的统称。 -
策祝
cè zhù
1.亦作"筴祝"。 2.古代祭祀或求神时﹐以简册祝告鬼神。 -
策牍
cè dú
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
策子
cè zǐ
连数页而成的书册。与卷轴有别。 -
策杖
cè zhàng
拄杖:策杖而归|策杖入幽户。 -
策度
cè dù
筹策;测度。 -
策罢
cè bà
犹策免。 -
策彗
cè huì
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
策效
cè xiào
谋划效力。 -
策虑
cè lǜ
犹计谋。 -
策问
cè wèn
以经义或政事设问以试士。起于汉代,后科举考试多采用: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
策赠
cè zèng
以策书封赠官爵谥号。 -
策画
cè huà
1.亦作"策划"。 2.谋划;计谋。 -
策籍
cè jí
1.亦作"筴籍"。 2.策﹐简策;籍﹐簿籍。记言记事的簿册文书。 -
策略
cè lüè
①谋略;手段:讲究策略。②与“战略”相对。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既有稳定性,又有较大的灵活性,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参见“战略②”。 -
策立
cè lì
古代取得皇位或确立太子﹑皇后都须发布诏策文书﹐因谓取得皇位﹑确立太子等为"策立"。 -
策畧
cè lüè
见"策略"。 -
策数
cè shù
卜筮术数。 -
策驭
cè yù
谋划掌握。 -
策试
cè shì
古代以策问试士﹐因称对臣下或举子的考试为"策试"。 -
策谋
cè móu
1.计谋。 2.谋划。 -
筹策
chóu cè
1.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 2.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 -
简策
jiǎn cè
在竹木片上写成的书。削制成的狭长形竹木片称“简”;把简用绳子编连起来称“策”(册)。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主要书籍形式。考古发现的简策实物,多书写于战国至汉代。 -
至策
zhì cè
最好的计策;上策。 -
良策
liáng cè
高明的计策;好的办法:别无~。 -
萦策
yíng cè
谓挥动马鞭,回旋如绕。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济(王济)从骑有一马,絶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王湛):'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后以"萦策"为典,谓夙有俊才,人所未识,而一旦显现。 -
蓍策
shī cè
用蓍草占卜。 -
行策
xíng/háng cè
1.赶牲口的鞭子。策,马鞭。 2.实行决策。 -
衍策
yǎn cè
演习韬略。 -
衔策
xián cè
马嚼子和马鞭。亦喻指准绳﹑准则。 -
要策
yào/yāo cè
重要的计划或政策。 -
覆策
fù cè
试策后﹐审核对策的内容。 -
规策
guī cè
谋略,计策。 -
言策
yán cè
言论与谋略。 -
警策
jǐng cè
①用鞭子赶马。引申为教训督促,使之上进:时常用老师的教导警策自己。②形容文句精练扼要,含义深刻: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计策
jì cè
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安排的方法或策略。 -
议策
yì cè
讨论谋划。 -
论策
lùn/lún cè
犹策论。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考试的项目之一。 -
设策
shè cè
定计策﹔施用谋略。 -
诃策
hē cè
督责策励。 -
诏策
zhào cè
1.即诏书。 2.文体的一种。 3.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
试策
shì cè
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有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
诡策
guǐ cè
奇计。 -
诰策
gào cè
诰令策书。 -
谋策
móu cè
1.计策。 2.谋划。 -
谟策
mó cè
计谋策略。 -
谥策
shì cè
即谥册。 -
谷策
gǔ/gǔ/yù cè
调节谷价的策略。 -
豹策
bào cè
谓用兵的策略。 -
运策
yùn cè
运用计谋。
常用成语